失正
拼音:shī zhèng
注音:ㄕ ㄓㄥˋ

失正的意思

词语解释:

1.谓失其正道。 2.错误;讹误。

引证解释:

⒈ 谓失其正道。

《穀梁传·桓公九年》:“使世子伉诸侯之礼而来朝, 曹伯失正矣。诸侯相见曰朝。以待人父之道待人之子,以内失正矣。内失正, 曹伯失正,世子可以已矣。”
《孔子家语·子路初见》:“孔子曰:‘夫人君而无諫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

⒉ 错误;讹误。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石经》:“天寳中,予在太学,与博士诸生共论经籍失正,为欲建议请立大唐石经。”

网络解释:

失正

  • 失正,汉语词汇,读shī zhèng ,出自《谷梁传·桓公九年》等。
  • 字义分解

    • 拼音shī
    • 注音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RWI
    • 五行

    (1)(动)失掉;丢掉:丧~。

    (2)(动)没有把握住:~手|~足。

    (3)(动)找不着:迷~方向。

    (4)(动)没有达到目的:~意。

    (5)(动)改变(常态):~声。

    (6)(动)违背;背弃:~信|~约。

    (7)(动)错误;过失:~误。

    • 拼音zhèng,zhēng
    • 注音ㄓㄥˋ,ㄓㄥ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GHD
    • 五行

    zhèng

    1. 不偏斜,与“歪”相对:正午。正中(zhōng )。正襟危坐。

    2. 合于法则的:正当(dāng)。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

    3. 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确。正义。正气。

    4. 恰好:正好。正中(zhōng )下怀。

    5.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他正在开会。

    6.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正面。正本。

    7. 纯,不杂:正色。正宗。正统。纯正。

    8. 改去偏差或错误: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

    9.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正方形。

    10. 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正电。

    11. 大于零的,与“负”相对:正数(shù)。

    12. 姓。

    zhēng

    1. 〔正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