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苏
拼音:tú sū
注音:ㄊㄨˊ ㄙㄨ

屠苏的意思

词语解释:

屠苏túsū

(1) 古代一种酒名,常在农历正月初一饮用

a kind of famous wine in ancient times

(2) 房屋;草庵

houses or thatched hut

引证解释:

⒈ 草名。

北周王褒《日出东南隅行》:“飞甍雕翡翠,绣桷画屠苏。”
明杨慎《艺林伐山·屠苏为草名》:“屠苏本草名,画於屋上,因草名以名屋。”

⒉ 即罘罳。

《三国志·魏志·曹爽传》“於是收爽、羲、训、晏、颺、謐、轨、胜、范、当等” 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胜前后所宰守,未尝不称职,为尹岁餘,厅事前屠苏坏,令人更治之。”

⒊ 平屋;茅庵。

《宋书·索虏传》:“燾所住屠苏为疾雷击,屠苏倒,见压殆死,左右皆号泣。”
唐杜甫《槐叶冷淘》诗:“愿随金騕褭,走置锦屠苏。”
仇兆鳌注引《杜臆》:“锦屠苏,天子之屋。”

⒋ 帽名。有檐,形状似屋。

《晋书·五行志中》:“时童謡曰:‘屠苏鄣日覆两耳,当见瞎儿作天子。’”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黥》:“忽有一人,白襴屠苏,倾首微笑而去。”

⒌ 亦作“屠酥”。药酒名。古代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次第从小起。”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鸚鵡杯。”
宋苏辙《除日》诗:“年年最后饮屠酥,不觉年来七十餘。”
清马之鹏《除夕得庐字》诗:“添年便惜年华减,饮罢屠苏转叹歔。”

国语词典:

一种药草。阔叶,可与肉桂、山椒、白术、防风等调合为「屠苏酒」。

  • 1、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 2、为师旧伤未愈,今日内力又虚耗过度,不得不再次闭关,陵越,焚寂煞气容易引发人心中怨愤,你要照顾屠苏,尽力不要让屠苏心生怨怼。 
  • 3、借用古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4、同时欧阳也是屠苏的仇敌,当年去血洗屠苏故乡的主谋者。
  • 5、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 6、根据古代铸剑的渊源和历史,屠苏最初使用铜剑,此后可以在游戏中获得生铁剑、青钢剑,乃至于各种拥有非常帅气名称的真正宝剑。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ㄊㄨˊ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NFTJ
  • 五行

1.宰杀(牲畜):~宰。

2.屠杀:~城(攻破城池后屠杀城中的居民)。

3.姓。

  • 拼音
  • 注音ㄙㄨ,ㄙㄨˋ
  • 笔划7
  • 繁体蘇、囌
  • 五笔ALWU

[ sū ]

1. 植物名(“紫苏”或“白苏”的种子,称“苏子”)。

2. 指须头下垂物:流苏。

3. 昏迷中醒过来:苏生。苏醒。死而复苏。

4. 缓解,解除:以苏其困。

5. 特指“江苏省”、“苏州市”:苏剧。苏绣(苏州的刺绣)。

6. 前“苏联”的简称。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称为“苏维埃”;把当时的根据地称为“苏区”。

7. 姓。

8. 见“噜”字“噜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