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堂
拼音:pǔ jì táng
注音:ㄆㄨˇ ㄐ一ˋ ㄊㄤˊ

普济堂的意思

词语解释:

清代收容老病孤寡的慈善机构。

引证解释:

⒈ 清代收容老病孤寡的慈善机构。

《清会典事例·户部·收羇穷》:“康熙四十五年,京城广寧门外,士民公建普济堂……凡老疾无依之人,每栖息於此。司其事者,殊为可嘉。”

网络解释:

普济堂

  • 俗呼“老人堂”,是清末民初民间救济性的会社组织。堂址设在武林门内,专门收养六十岁以上、无依无靠的老人,名额以千人为限。名额满后,有人报名者写在签上,放竹筒内,俟有死亡空缺,摇签顶补。堂内每五人住房一间,每间房间有字号编列,以备查考。每天供应一日三餐,吃饭处如寺院斋堂,每月吃鱼吃肉小荤数次,平日大众菜一味,准许自备菜。每月准离堂三天,如三天不到,则除名。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ㄆㄨˇ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UOGJ
    • 五行

    (1)(形)普遍;全面:~选|~查|~照|~天同庆。

    (2)(Pǔ)姓。

    • 拼音jì,jǐ
    • 注音ㄐㄧˋ,ㄐㄧˇ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IYJH
    • 五行

    1. 渡,过河:同舟共济。

    2. 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济世。救济。赈济。周济。接济。

    3. 补益:无济于事。

    1. 〔济水〕古水名,源于今中国河南省,流经山东省入渤海。

    2. (濟)

    • 拼音táng
    • 注音ㄊㄤˊ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IPKF
    • 五行

    (1)(名)正房:~房|~屋。

    (2)(名)专为某种活动用的房屋:会~|饭~。

    (3)(名)旧时官府中举行仪式、审讯案件的地方:大~|祠~。

    (4)(名)堂房。

    (5)(名)(量)ɑ)用于成套的家具:一~家具。b)用于分节的课程:一~家具。b)用于分节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