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tún tián |
注音: | ㄊㄨㄣˊ ㄊ一ㄢˊ |
词性: | 动词 |
屯田的意思
词语解释:
屯田
(1) 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汉以后历代政府沿用此措施取得军饷和税粮。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之分
引证解释:
⒈ 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 汉以后历代政府沿用此措施取得军饷和税粮。有军屯、民屯、商屯之分。
引《汉书·西域传下·渠犁》:“自武帝初通西域,置校尉,屯田渠犁。”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是岁用枣祗、韩浩等议,始兴屯田。”
明焦竑《焦氏笔乘·营田》:“若屯田,则咸屯兵为之, 赵充国、邓艾、羊祜皆是也。故云屯田。今江南民租官田者,皆名屯田。”
续范亭《如是我闻》诗:“农场马场造纸厂,屯田牧畜兼工业。”
⒉ 指屯田者所耕之田。参阅《文献通考·田赋七》。
引《元典章新集·户部·职田》:“将屯田、营田、职田一体科徵。”
⒊ 专司屯田的机构和官员。
引宋高承《事物纪原·三省纲辖·屯田》:“汉昭帝始置屯田,而成帝置尚书郎一人,主户口垦田,此盖尚书屯田之始也。”
⒋ 指北宋词人柳永。因柳曾任屯田员外郎,故称。
引清宋翔凤《乐府馀论》:“以屯田一生精力在是,不似东坡辈以餘力为之也。”
郑文焯《大鹤山人词论》:“屯田,北宋专家,其高处不减清真。”
姚锡钧《论诗绝句》:“屯田才调托微波, 苏子深情歷劫磨。”
国语词典:
汉以后历代政府利用兵士在驻扎的地区一面驻守,一面垦殖荒地,这种措施称为「屯田」。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屯田 (古代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 1、后来总算当上了典农功曹,帮助管理屯田。
- 2、洪武中令军士七分屯田,三分守城,最为善策。
- 3、吴生贵说,根据这些情况推断,有些派遣到西域屯田戍卫的官吏,可能死后暂厝于死亡之地,后来将衣冠葬于朝廷为他们设置在塞内的墓穴中。
- 4、六年春正月甲申,以双城堡屯田,加富俊太子太保。
- 5、范家是诗礼传家的大族,清末光绪年间开始行商,五十余年下来,借吉东开禁之利,又是屯田开荒,又是贩货四方,积累下丰厚的家产。
- 6、然而赵云、邓芝的疑军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但两人仍敛拢败军固守,一戍赤崖口,一戍赤崖屯田,意在持续牵制曹真所辖大军于箕谷使其不得西顾。
字义分解
- 拼音tún,zhūn
- 注音ㄊㄨㄣˊ,ㄓㄨㄣ
- 笔划4
- 繁体屯
- 五笔GBNV
- 五行火
tún
1. 聚集,储存:屯粮。屯积。屯聚。
2. 驻军防守:屯兵。屯垦。屯田(驻军开垦田地)。
3. 村庄:皇姑屯。屯子(村庄)。
zhūn1. 困难:屯蹇(不顺利,艰难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