篱根
拼音:lí gēn
注音:ㄌ一ˊ ㄍㄣ

篱根的意思

词语解释:

竹篱近地处。

引证解释:

⒈ 竹篱近地处。

唐高适《宋中遇陈二》诗:“篱根长花草,井上生莓苔。”
唐皮日休《秋晚留题鲁望郊居》诗:“簷上落鬭雀,篱根生晚潮。”
清汤潜《雁宕载菊寄谢明王子》诗:“日日篱根下,閒吟兴不穷。”

网络解释:

篱根

  • 篱根是汉语词汇,拼音lí gēn,出自《宋中遇陈二》。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ㄌㄧˊ
    • 笔划16
    • 繁体
    • 五笔TYBC
    • 五行

    〔篱笆〕房屋、场地等的围栏设施。 一般 用竹子、苇子、秫秸、荆条、树枝等编扎而成。

    • 拼音gēn
    • 注音ㄍㄣ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SVEY
    • 五行

    (1)(名)(~儿)高等植物的营养器官;分直根和须根两大类。根能够把植物固定在土地上;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养分;有的根还能贮藏养料。

    (2)(名)比喻子孙后代。

    (3)(名)方根的简称。

    (4)(名)代数方程的解。

    (5)(名)化学上指带电的基:氨~|硫酸~。

    (6)(名)(~儿)物体的下部或某部分和其他东西连着的地方:耳~|舌~|墙~|~基|~底。

    (7)(名)(~儿)事物的本原;人的出身底细:祸~|刨~问底|我们是老街坊;彼此都知~知底。

    (8)(副)根本地;彻底:~究|~治|~绝。

    (9)(名)依据;作为根本:~据|无~之谈。

    (10)(~儿)(量)用于细长的东西:两~筷子|一~无缝钢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