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而不作
拼音: | shù ér bù zuò |
注音: | ㄕㄨˋ ㄦˊ ㄅㄨˋ ㄗㄨㄛˋ |
词性: | 成语 |
述而不作的意思
词语解释:
阐述前人成说,自己并不创新。
引证解释:
⒈ 阐述前人成说,自己并不创新。
引《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朱熹集注:“述,传旧而已,作,则创始也。”
《北史·袁翻传》:“皇代既乘乾统历,得一御宸,自宜稽古则天,宪章文武,追纵周孔,述而不作。”
清朱彝尊《刘永之传》:“其自称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夫岂以其圣而傲当世哉!”
国语词典:
纂述前人旧闻而不创作新说。
网络解释:
述而不作
- 1、这是春秋战国时常用的办法,都说述而不作,实在是自我作古。
- 2、一年来,我利用业余时间收集有关资料,辑成长篇,述而不作而已。
- 3、他写文章多述而不作,很少有自己的创见。
- 4、在一定意义上,“述而不作”成为了其后儒家经典诠释基本的形式特征。
- 5、面对西陵我“述而不作”,力求将这一切化为永恒。
- 6、中国文化讲究述而不作、托古改制,通俗讲就是只解释,不创新,有点改革也要在“古已有之”的大旗下偷偷搞。
字义分解
- 拼音ér
- 注音ㄦˊ
- 笔划6
- 繁体而
- 五笔DMJJ
- 五行金
1.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 表(从……到……):从上而下。
- 拼音bù
- 注音ㄅㄨˋ,ㄈㄡˇ
- 笔划4
- 繁体不
- 五笔GII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与述而不作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