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凿痕
拼音:fǔ záo hén
注音:ㄈㄨˇ ㄗㄠˊ ㄏㄣˊ

斧凿痕的意思

词语解释:

用斧凿削刻留下的痕迹。
比喻诗文刻意造作的痕迹。

引证解释:

⒈ 用斧凿削刻留下的痕迹。

唐韩愈《调张籍》诗:“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

⒉ 比喻诗文刻意造作的痕迹。

宋惠洪《冷斋夜话·诸葛亮刘伶陶潜李令伯文如肺腑中流出》:“李格非善论文章,尝曰:诸葛孔明《出师表》、 刘伶《酒德颂》、 陶渊明《归去来词》、 李令伯《陈情表》,皆沛然从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斧凿痕。”
宋陈善《扪虱新话·文中有诗诗中有文》:“谢元暉曰:‘好诗圆美流畅如弹丸。’此所谓诗中有文也……观子美到夔州以后诗,简易纯熟,无斧凿痕,信是如弹丸矣!”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七:“易安《声声慢》词……后闋又云:‘到黄昏点点滴滴’,又使叠字,俱无斧凿痕。”
《文学报》1987.2.26:“全诗情随景移,开阖自如……又十分熨贴,没有斧凿之痕。”

国语词典:

比喻诗文绘画过于刻意经营,以致显得造作而不自然。

网络解释:

斧凿痕

  • 斧凿痕,fǔ záo hén,斧头留下的凿痕。
    • 1、从今以后,你休在门前来听了;卖得百十贯钱值得些甚么,若是露出斧凿痕来,吃人识破,倒是大利害,把家计都撇了。
    • 2、铅华洗尽,不带斧凿痕,或许较接近这境界,相信还有更高深的楔机在里面。
    • 3、八大山人是中国绘画史上一颗巨星,他那独树一帜的风格,“浑无斧凿痕”的画迹,闪光于东方以至世界的画坛。
    • 4、据说,此妖女心智了得,能言善辩解,舌绽莲花,施展魅惑之术,却毫无斧凿痕,对各族大能以各种方式洗脑,将他们收拾得服服帖帖。
    • 5、拼杀之中,叶轩斩出的剑光完全消去了斧凿痕迹,已经达到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的程度了。
    • 6、人的匠气到了无斧凿痕迹,有了与天比高的快感,会得到“巧夺天”的美誉,倒是真正的天,一定要露一手斧凿奇痕,才让人类看得上眼。林夕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ㄈㄨ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WQRJ
    • 五行

    (1)(名)(~子)砍竹、木等用的工具;头呈楔形。也叫斧头(·tou)。

    (2)(名)古代一种兵器。

    • 拼音záo
    • 注音ㄗㄠˊ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OGUB
    • 五行

    (1)(名)(~子)挖槽或打孔用的工具。

    (2)(动)打孔挖掘:~井。

    (3)(形)〈书〉明确;真实:确~。

    (4)(动)卯眼。

    • 拼音hén
    • 注音ㄏㄣˊ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UVEI
    • 五行

    (名)痕迹:泪~|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