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而挠之,卑而骄之
拼音: | nù ér náo zhī bēi ér jiāo zhī |
怒而挠之,卑而骄之的意思
词语解释:
诡道十二法之一,是指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字义分解
- 拼音ér
- 注音ㄦˊ
- 笔划6
- 繁体而
- 五笔DMJJ
- 五行金
1.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 表(从……到……):从上而下。
- 拼音náo
- 注音ㄋㄠˊ
- 笔划9
- 繁体撓
- 五笔RATQ
- 五行火
(1)(动)(用手指)轻轻地抓:~痒痒。
(2)(动)使别人的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止:阻~。
(3)(动)弯曲;比喻屈服:不屈不~|百折不~。
- 拼音zhī
- 注音ㄓ
- 笔划3
- 繁体之
- 五笔PPPP
- 五行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 拼音bēi
- 注音ㄅㄟ
- 笔划8
- 繁体卑
- 五笔RTFJ
- 五行水
(1)(形)(位置)低下:~贱|地势~湿。
(2)(形)(品质或质量)低劣:~劣|~不足。
(3)(形)〈书〉谦恭:~词厚礼。
与怒而挠之,卑而骄之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