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拼音: | xún zǐ |
注音: | ㄒㄨㄣˊ ㄗˇ |
荀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人名。名况,又称荀卿。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末期赵国人。齐威王、宣王时曾到齐国讲学,去秦国考察,又至楚,春申君委以兰陵令。春申君死后,荀卿被废,就定居于兰陵,着书数万言而卒。『荀子』共三十二篇,历来被视为儒家重要的着作。荀子主张「性本恶」,强调教育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以「礼」、「法」来维护社会秩序之平和。
国语词典:
战国时赵人荀况。参见「荀况」条。
词语翻译
英语
德语
法语
网络解释:
荀子 (战国末期赵国思想家、教育家)
- 1、荀子主张富国必须强本节用,开源节流。
- 2、现实依据就是荀子所处的时代,“礼崩乐坏”的混乱迫使人们重新思考礼乐的价值,由此也引起对与礼乐密切相关的文艺的重视。
- 3、我国古人也注意到这一现象,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后汉书》中有“久入鲍鱼之肆而不觉其臭”的说法。
- 4、战国末年,养士风起,稷下尤盛,有荀况者出,三为祭酒,最为老师,洋洋洒洒,气盖群伦,使孔子之学再展辉煌,他也成了百家中的巨子,人称荀子。
- 5、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 6、弘扬荀子文化,建设和谐安泽,还要研究和继承荀子“群居和一”的社会和谐思想。
字义分解
- 拼音zǐ
- 注音ㄗˇ
- 笔划3
- 繁体子
- 五笔BBBB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棋子儿。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