颛顼历
拼音:zhuān xū lì
注音:ㄓㄨㄢ ㄒㄨ ㄌ一ˋ

颛顼历的意思

词语解释:

历法名。

引证解释:

⒈ 历法名。我国古六历之一。“顓頊历”在周末已经制定, 秦统一后颁行全国,以十月为岁首。自秦始皇二十六年至汉武帝太初元年共行一百十七年。

《史记·张丞相列传论》:“张苍文学律历,为汉名相,而絀贾生、公孙臣等言正朔服色事而不遵,明用秦之《顓頊历》,何哉?”

网络解释:

颛顼历

  • 《颛顼历》是古代汉族历法之一,属于古六历的一种,为阴阳历。该历采用十九年七闰法,一回归年为365又1/4日(所以是一种四分历),一朔望月为29又499/940日,以十月为岁首,闰月放在九月之后,称后九月。测制年代或为秦献公时公元前366年,至秦始皇一统天下后遍行,经秦朝至西汉太初历制定(公元前104年)始弃。
  • 字义分解

    • 拼音zhuān
    • 注音ㄓㄨㄢ
    • 笔划15
    • 繁体
    • 五笔MDMM
    • 五行

    (名)颛顼;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名。

    • 拼音
    • 注音ㄒㄩ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GDMY
    • 五行

    姓。

    • 拼音
    • 注音ㄌㄧˋ
    • 笔划4
    • 繁体歷、曆
    • 五笔DLV
    • 五行

    (1)(名)经历;经过:来~|~时半年。

    (2)(形)统指过去的各个或各次:~年|~代|~次|~届。

    (3)(量)遍;一个一个地:~访各校。

    (4)推算年月日和节气的方法;历法:阳~|阴~。

    (5)记录年月日节气的书表等:日~|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