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词
拼音:duì kǒu cí
注音:ㄉㄨㄟˋ ㄎㄡˇ ㄘˊ

对口词的意思

词语解释:

对口词duìkǒucí

(1) 一种曲艺形式,由两人表演,一说一对。具有朗诵诗的一些特点:语速较快,衔接紧密,情绪激昂,配以大幅度的动作表演

rhymed dialogue;theatrical dialogue

引证解释:

⒈ 说唱文艺的一种,由两人交替朗诵。

国语词典:

当面对证。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二折》:「我和你顶砖头对口词,我也不怕你。」也作「对嘴」。

网络解释:

对口词

  • 〖rhymeddialogue;theatricaldialogue〗一种曲艺形式,由两人表演,一说一对。具有朗诵诗的一些特点:语速较快,衔接紧密,情绪激昂,配以大幅度的动作表演。
    • 1、他是搞创作的,编节目,搞些小演唱、对口词、三句半、相声、评书等曲艺节目。
    • 2、那时,学校宣传队排演了多节目,有大合唱、小组唱、舞蹈、诗朗诵、对口词等,当然少不了“三句半”。
    • 3、如果邵萍萍在,一定会排练舞蹈啊、对口词、快板书啦之类的节目。 
    • 4、什么单出头,拉场戏,三句半,对口词,还有相声,这些全都是老沈编的。
    • 5、这两个人说的对口词真有意思。

    字义分解

    • 拼音duì
    • 注音ㄉㄨㄟ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CFY
    • 五行

    (1)(名)对子:喜~。

    (2)(动)回答:~答如流。

    (3)(动)向着、朝着:枪口~着敌人。

    (4)(动)对待:~事不~人。

    (5)(动)使两个东西配合或接触:~个火儿。

    (6)(动)照着样检查:校~。

    (7)(动)调整使合于一定标准:~时间。

    (8)(动)搀和(多指液体):汤里~点水。

    (9)(动)平均分成两份:~半儿。

    (10)(形)对面的;敌对的:~手。

    (11)(形)正确、正常、适合:这话很~。

    (12)(量)双:一~杯子。

    (13)(介)朝、向;用法跟“对于”差不多:~困难不能屈服。

    • 拼音kǒu
    • 注音ㄎㄡ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KKKK
    • 五行

    (1)(名)人或动物进饮食的器官;有的也是发声器官的一部分。俗称嘴。

    (2)(名)(~儿)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儿|碗~儿。

    (3)(名)(~儿)出入通过的地方:出~|入~|门~儿|胡同~儿。

    (4)(名)长城的关口;多用做地名;也泛指这些关口:~外|喜峰~|西~羊皮。

    (5)(名)(~儿)破裂的地方;大的豁口:伤~|衣服撕了个~儿。

    (6)(名)刀、剑、剪刀的刃:刀卷~了。

    (7)(名)驴马等的年龄:六岁~|这匹马~还年轻。

    (8)(量)表示人或动物的量:一家五~人|三~猪|一~钢刀。

    • 拼音
    • 注音ㄘ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YNGK
    • 五行

    (1)(名)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能自由运用的单位:~语。

    (2)(名)说话或诗歌、戏剧、文章中的语句:歌~。

    (3)(名)一种长短句押韵的诗体;由五、七言诗和民歌发展而成。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