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jīng yì |
注音: | ㄐ一ㄥ 一ˋ |
经义的意思
词语解释:
经义
(1) 经籍的义理
(2) 科举考试的一种科目,以经书文句为题,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中义理
引证解释:
⒈ 经书的义理。
引《汉书·张禹传》:“宣之来也, 禹见之於便坐,讲论经义。”
《后汉书·儒林传下·锺兴》:“光武召见,问以经义,应对甚明。”
《魏书·世祖太武帝纪下》:“詔诸有疑狱皆付中书,以经义量决。”
吴晗《朱元璋传》第八章二:“元璋不但知道一些儒家的经义,能写通俗的口语文字,并且还能作诗。”
⒉ 科举考试科目之一。 宋代以经书中文句为题,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义理,故称。 明清沿用而演变成八股文。
引宋陈亮《书<欧阳文粹>后》:“学者又习於当时之所谓经义者,剥裂牵缀,气日以卑。”
《宋史·选举志一》:“神宗始罢诸科,而分经义、诗赋以取士。”
严复《原强》:“记诵词章既已误,训詁注疏又甚拘,江河日下,以至於今日之经义八股,则适足以破坏人才,復何民智之开之与有耶?”
叶圣陶《倪焕之》二:“不上两年,作经义、作策论居然能到三百字以上。”
国语词典:
经书的意旨。
网络解释:
经义
- 1、当时间过去了,我们忘记了我们曾经义无反顾地爱过一个人,忘记了他的温柔,忘记了他为我做的一切。
- 2、透过半开的窗户,一道略微有些单薄的身影正襟坐与木桌之前,神色郑重,手不释卷,一副钻研经义的摸样。
- 3、熙宁四年二月,王安石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以经义论策试士。
- 4、学者识得仁体,实有诸己,只要义理栽培。如求经义,皆栽培之意。
- 5、痛恨宋儒疑经改经之悖谬,毛奇龄强调诠解经义必以实据为凭他严格地遵循以经证经的论学之方,而且还兼采诸子百家以及后儒之说以为旁证。
- 6、心存邪念的人,遵从隐微的节文,企图淆惑人心,探求经义的究竟。
字义分解
- 拼音jīng,jìng
- 注音ㄐㄧㄥ
- 笔划8
- 繁体經
- 五笔XCAG
jīng
1.(旧读jìng)织物上纵的方向的纱或线(跟“纬”相对):~纱。~线。
2.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脉。~络。
3.经度:东~。西~。
4.经营;治理:~商。整军~武。
5.上吊:自~。
6.历久不变的;正常:~常。不~之谈。
7.经典:本草~。佛~。念~。十三~。
8.月经:行~。~血不调。
9.姓。
10.经过:~年累月。几~周折。这件事是~我手办的。~他一说,我才知道。
11.禁(jīn)受:~不起。~得起考验。
jìng1.动词:织布之前,把纺好的纱或线密密地绷起来,来回梳整,使成为经纱或经线:经纱。
与经义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