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荡
拼音:bō dàng
注音:ㄅㄛ ㄉㄤˋ

波荡的意思

词语解释:

波荡bōdàng

(1) 水波摇荡。比喻动荡、不稳定

heave;surge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波盪”。

⒉ 水波摇荡;荡漾。

汉张衡《西京赋》:“河渭为之波盪, 吴岳为之陁堵。”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二章:“这悠扬的歌声在早晨清爽的空气里波荡,分外中听。”

⒊ 动荡,不安定。

《后汉书·公孙述传》:“方今四海波荡,匹夫横议,将军割剧千里,地什汤武,若奋威德以投天隙,霸王之业成矣。”

⒋ 鼓动;影响。亦指受鼓动;受影响。

《资治通鉴·晋穆帝升平五年》:“王何蔑弃典文,幽沉仁义,游辞浮説,波荡后生,使搢绅之徒翻然改辙,以至礼坏乐崩,中原倾覆,遗风餘俗,至今为患。”
金王若虚《滹南诗话》卷二:“次韵实作者之大病也。诗道至宋人已自衰弊,而又专以此相尚,才识如东坡,亦不免波荡而从之。”
方东树《答叶溥求论古文书》:“僕闻人之为学,每视乎一时之所趋,风气波荡,羣然相和。”

⒌ 奔竞,追逐名利。

《晋书·刘弘传》:“顷者多难,淳朴弥凋,臣輒以徵士伍朝补零陵太守,庶以惩波荡之弊,养退让之操。”

⒍ 流离迁徙。见“波荡”。

《太平广记》卷三五九引晋干宝《搜神记·张聘》:“百姓波荡,从乱如归。”
唐高适《东征赋》:“过盱眙之邑屋,伤义帝之波荡。”

国语词典:

动荡、不安。《文选.张衡.西京赋》:「河渭为之波荡,吴岳为之陁堵。」也作「波荡」。

网络解释:

波荡

  • 波荡,指动荡,不稳定;奔竞。见《后汉书·公孙述传》:“方今四海波荡,匹夫横议。”
    • 1、碧波荡漾,绿水环绕,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刑。
    • 2、在那年冬季的一个夜晚,天上挂一圆月,似银盘;风轻轻吹过,冷如霜。你,站在水房,轻启皓齿,有清波荡漾,有膏白胜雪,挥动手臂,开始,刷牙!
    • 3、花坛旁是平坦的水泥道。我走在水泥道上,透过前方苍翠的树叶,挺拔的枝干,看到了一幢幢楼房有规则地分布在四周。这里还有碧绿的草地,微波荡漾的湖水,形态各异的假山石,古色古香的亭子。
    • 4、碧波荡漾,一副水光接天的景象。
    • 5、不过,“亚东恋”破局余波荡漾,前日有读者爆料,柯震东疑似以“柯冲动”为名,在脸书上斥责某人歇斯底里、爱算计,炮火猛烈。
    • 6、古色古香的活动楼明亮宽敞的宿舍楼小巧精致的食堂等构成了别一格的建筑群,与幽静的白玉兰林银杏林和香樟林,碧波荡漾的新浏河老浏河,组成了引人入胜的秀丽景色。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ㄅㄛ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IHCY
    • 五行

    (1)(名)波浪;江湖海洋上起伏不平的水面:~纹。

    (2)(名)振动在物体中的传播叫做波;如水波、声波等。也叫波动。

    (3)(名)比喻事情的意外变化:风~|一~未平;一~又起。

    (4)(动)〈方〉跑。

    • 拼音dàng
    • 注音ㄉㄤ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AINR
    • 五行

    (1)(动)摇动:~桨。

    (2)(动)洗涤;清除:涤~。

    (3)(动)放纵、不受拘束:放~。

    (4)(动)走来走去;无事闲逛:游~。

    (5)(名)浅水湖:芦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