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
拼音:jiǎo tà
注音:ㄐ一ㄠˇ ㄊㄚˋ

脚踏的意思

词语解释:

放在炕前或椅前供垫脚用的矮木凳。

引证解释:

⒈ 放在炕前或椅前供垫脚用的矮木凳。

《宋史·后妃传下·刘贵妃》:“绍兴二十四年,进贤妃,颇恃宠骄侈。尝因盛夏,以水晶饰脚踏。帝见之,命取为枕。”
《红楼梦》第七一回:“当中独设一榻,引枕、靠背、脚踏俱全。”
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格言·姚端恪公》:“公指座脚踏曰:如此物,置之不得其所,暗中或至损人足。”

国语词典:

坐时用来踏脚的矮凳。

网络解释:

脚踏

  • 脚踏,今通称“脚蹬子”,古称“脚床”或“踏床”,是我国古时人们在坐具前放置的一种用以承托双足的小型家具。宋、元以来,常和宝座、大椅、床榻组合使用,有的和家具本身相连,如交杌及交椅上的脚踏;有的则分开制造,如宝座及床榻的脚踏。脚踏除蹬以上床或就坐外,还有搭脚的作用。一般宝座或大椅座面较高,超过人的小腿高度,坐在椅上两脚必然悬空,如设置脚凳,将腿足置于脚凳上,可以达到舒适目的。
    • 1、在学习上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能高骛远。
    • 2、小明做事总是脚踏实地,投机取巧的事他绝不肯做。
    • 3、四个现代化需要的是真心实意、脚踏实地的实干家。
    • 4、既然立下鸿鹄之志,就该脚踏实地,奋发努力,否则只是高騖远而已。
    • 5、我们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能心猿意马。
    • 6、这位新来者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地作,谋取了职位。

    字义分解

    • 拼音jiǎo,jué
    • 注音ㄐㄧㄠˇ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EFCB

    jiǎo

    (1)(名)人或动物的肢体中,支撑身体接触地面的部分:赤脚、跺脚、马脚。

    (2)(名)物体的基部、下端:墙脚、桌脚、山脚。

    (3)(量)计算用脚踢、踹、踩等动作的单位:连踢三脚、踹了两脚、踩了一脚。

    jué

    同“角(jué)”。现多用角。

    • 拼音tà,tā
    • 注音ㄊㄚˋ
    • 笔划15
    • 繁体
    • 五笔KHIJ
    • 五行

    1.踩:不要~坏庄稼。脚~实地。

    2.到现场去:~看。~勘。

    〔踏实〕同“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