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cái shū zhì dà |
注音: | ㄘㄞˊ ㄕㄨ ㄓˋ ㄉㄚˋ |
词性: | 成语 |
才疏志大的意思
词语解释:
才疏志大
(1) 立志远大而能力低下
引证解释:
⒈ 后以“才疏志大”谓志向大而才能小。
引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暗。”
宋陆游《大风登城》诗:“我独登城望大荒,勇欲为国平河湟,才疏志大不自量,西家东家笑我狂。”
国语词典:
才能浅拙而志向远大。参见「志大才疏」条。
如:「他这人向来才疏志大,成不了什么大事的。」
网络解释:
才疏志大
- 1、有些年轻人才疏志大,没有脚踏实地的精神。
- 2、才疏志大不自量,西家东家笑我狂。
- 3、余下那部分,则是才疏志大,见识鄙陋的二世祖。
- 4、可惜比较露脸的诸侯联盟与官渡之战失败,才导致被人误认才疏志大。
- 5、他这人向来才疏志大,成不了什么大事的。
- 6、才疏志大之人终究会摔跟斗的。
字义分解
- 拼音cái
- 注音ㄘㄞˊ
- 笔划3
- 繁体纔
- 五笔FTE
(1)(名)才能。
(2)(名)有才能的人:~子。
(3)(名)姓。
(4)(副)刚才;表示以前不久。
(5)(副)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
(6)(副)表示在特定的条件下或者由于某种原因产生的结果(前面常常用“只有、必须”或含有这类意思)。
(7)(副)表示发生新情况;本来并不如此;含有“刚刚”的意思。
(8)(副)对比起来表示数量小;次数少、能力差等;有“只”、“仅仅”的意思。
(9)(副)表示强调或确定的语气(句尾常用‘呢’字):那里的风景~美呢!
- 拼音shū
- 注音ㄕㄨ
- 笔划12
- 繁体疏
- 五笔NHYQ
- 五行金
(1)(动)清除阻塞使通畅;疏通
(2)(形)事物之间距离远;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林|~星。
(3)(形)关系远;不亲近;不熟悉:~远|生~。
(4)(动)疏忽:~于防范。
(5)(形)空虚:志大才~。
(6)(动)分散;使从密变稀:~散。
(7)姓。
(8)(名)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条陈:上~。
(9)(名)古书的比“注”更详细的注解;“注”的注:《十三经注~》。
- 拼音zhì
- 注音ㄓˋ
- 笔划7
- 繁体志
- 五笔FNU
- 五行火
(1)(名)志向;志愿:~同道合。
(2)(名)姓。
(3)(动)〈方〉称轻重;量长短、多少:用称~~。
(4)(动)记:~喜|~哀。
(5)(名)文字记录:杂~。
(6)(名)记号:标~。
- 拼音dà,dài
- 注音ㄉㄚˋ,ㄉㄞˋ,ㄊㄞˋ
- 笔划3
- 繁体大
- 五笔DDDD
dà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2. 指大小的对比,比如: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
5. 年长,排行第一:老大。
6. 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
7. 时间更远:大前年。
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
dài1. 〔大夫〕医生(“夫”读轻声)。
2. 〔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
tài1. 古通“太”。
2. 古通“泰”。
与才疏志大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