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役
拼音:xiào yì
注音:ㄒ一ㄠˋ 一ˋ

校役的意思

词语解释:

旧时对学校中工友的称呼。

引证解释:

⒈ 旧时对学校中工友的称呼。

鲁迅《华盖集·并非闲话》:“除了一个打盹似的校役以外,已有两位教员坐着了。”
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又自己动手印刷了百多张,派校役向一个个学生家里送去。”

网络解释:

校役

  • 校役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xiào yì,是指旧时对学校中工友的称呼。
    • 1、在当时可以救命的金陵女子大学校役袖标和安居证。 
    • 2、想到了蔡元培到北大任职的第一天时的情景,校役们依惯例排队在校门口毕恭毕敬地向他行礼,不想蔡元培当即也脱帽向他们鞠躬还礼。
    • 3、校役他是不给开门的,我招呼了不知道多大夫了”。
    • 4、解剖学系实验室校役何兆良先生于二零零一年四月七日辞世。何先生于一九九五年加入本校服务。
    • 5、与以往不可一世的校长不同,蔡元培脱下礼帽,谦逊地向迎接他的校役们鞠躬。
    • 6、上课前,先由校役带一壶茶,外带一根两尺来长的竹制旱烟袋。

    字义分解

    • 拼音xiào,jiào
    • 注音ㄒㄧㄠˋ,ㄐㄧㄠˋ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SUQY
    • 五行

    xiào

    1. 学堂,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校园。校长。

    2. 军衔的一级,在“将”之下,“尉”之上。

    3.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校尉(统带一校的军官)。

    jiào

    1. 比较:校场。

    2. 查对、订正:校勘。校订。校对。

    • 拼音
    • 注音ㄧ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TMCY
    • 五行

    (1)(名)需要出劳力的事:劳~|徭~。

    (2)(名)兵役:服~|现~|退~|预备~。

    (3)(动)驱使:奴~。

    (4)(名)旧时指供使唤的人:仆~|衙~。

    (5)(名)战争;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