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训
拼音:yì xùn
注音:一ˋ ㄒㄨㄣˋ

义训的意思

词语解释:

大义的垂训。
泛指教诲。
对字义﹑词义的解释。别于'音训'﹑'形训'而言。

引证解释:

⒈ 大义的垂训。

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曲从义训,以示大顺。”

⒉ 泛指教诲。

宋曾巩《代皇太子免延安郡王第一表》:“而况皇帝陛下处父子之间,常先义训,君臣之际,每狥公言。”
元郝经《浑元刘先生哀辞》序:“格言义训,虽屡得闻,而顽钝椎鲁之资,桿棘而不入。”

⒊ 对字义、词义的解释。别于“音训”、“形训”而言。

《新唐书·儒学传上·孔颖达》:“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詔撰《五经义训》,凡百餘篇。”
清龚自珍《古史钩沉论三》:“将欲更汉氏也,羣师互有短长,非深於义训,勇於割闻者,不能也。”

国语词典:

以字义为主的训解方式,即用当代通行的语词解释古语词或方言词的意义。有别于音训及形训。

网络解释:

义训

  • 义训,汉语训诂学术语。指不通过语音和字形的分析而解释词义的释词方法。是训诂的基本方法。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ㄧˋ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YQI
    • 五行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

    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务。义愤。义演。见义勇为。

    3.  情谊:义气。恩义。义重如山。

    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义。含义。释义。微言大义。

    5.  指认为亲属的:义父。

    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

    7.  姓。

    • 拼音xùn
    • 注音ㄒㄩㄣ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YKH
    • 五行

    1.教导;训诫:教~。~话。~词。~了他一顿。挨了一通~。

    2.教导或训诫的话:家~。遗~。

    3.训练:培~。轮~。军~。

    4.准则:不足为~。

    5.解释(词义):~诂。

    6.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