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旨
拼音: | piào zhǐ |
注音: | ㄆ一ㄠˋ ㄓˇ |
票旨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明清时代,内阁学士代皇帝批答章奏,书写批语于票签,贴各疏面,谓之"票旨"。
引证解释:
⒈ 明清时代,内阁学士代皇帝批答章奏,书写批语于票签,贴各疏面,谓之“票旨”。参阅清姚之駰《元明事类钞六·票旨》、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故二·批旨》。
引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四》:“杨文定亦但以太常少卿入,不兼部臣,亦无散官,故其权甚轻;然各衙门章奏皆送阁下票旨,事权所在,不得不重。”
《明史·宦官传二·魏忠贤》:“大学士黄立极、施凤来、张瑞图票旨,亦必曰‘朕与厰臣’,无敢名忠贤者。 山东产麒麟,巡抚李精白图象以闻, 立极等票旨云:‘厰臣修德,故仁兽至。’”
网络解释:
票旨
字义分解
- 拼音piào
- 注音ㄆㄧㄠˋ,ㄆㄧㄠ
- 笔划11
- 繁体票
- 五笔SFIU
- 五行水
1. 纸币,通货:钞票。票子。票额。
2. 印的或写的凭证:票据。票证。股票。车票。选票。
3. 非职业演戏:票戏。票友。
4. 量词,相当于“批”:一票货物。
5. 被匪绑架做抵押的人:绑票儿。撕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