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鳞
拼音:shí lín
注音:ㄕˊ ㄌ一ㄣˊ

石鳞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河水流经石上激起的波纹。 2.碎石片。

引证解释:

⒈ 河水流经石上激起的波纹。

宋苏轼《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诗:“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扶舟减石鳞。”

⒉ 碎石片。

明刘基《长相思》诗之四:“女媧鍊石补未成,石鳞迸落如流星。”

网络解释:

石鳞

  • 产地于重庆、江西与福建交界处,闽西北的大武夷区。
  • 又名山鸡、石鳞、石蛙、棘蛙。石鸡皮肤薄软,呈乌褐色,肉质松软鲜嫩,性味甘平,富含蛋白质、钙等成分,脂肪少,易消化,营养价值甚高,食之有清火、明目、滋补健身之效。蒸、炖、烧、炒都可以。熟后皮肉黑白相间,形状、颜色极似黑木耳。食之滑润甜爽,柔嫩细腻,清鲜味纯。
  • 蛙类
  • 石鳞,学名棘胸蛙,是山涧中所产的一种蛙。江西人叫石鸡,为著名的“庐山三石”之一;福建人又称蝈冻,闽西北这里却唤作石仑,但菜谱上多称为石鳞。清流旧志载:“形似蛤蟆,色黑味美。生岩洞中,取者以火照之,即获。”泰宁旧志云:“在山石中藏蛰。能吞气,饮风露,不食杂物。”却仿佛神秘化了。《闽中海错疏》还说石鳞“生高山深涧间,皮斑肉白,味美”。然而,有一点是一致的,大家都认为此物清补,治小儿痨瘦和炎夏疮毒,因此是夏日珍品。
  • 字义分解

    • 拼音shí,dàn
    • 注音ㄕˊ,ㄉㄢ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DGTG
    • 五行

    shí

    1.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石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2. 指石刻:金石。

    3.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石。药石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4.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5. 姓。

    dàn

    1.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 拼音lín
    • 注音ㄌㄧㄣˊ
    • 笔划20
    • 繁体
    • 五笔QGOH
    • 五行

    (1)(名)鱼类、爬行动物和少数哺乳动物身体表面具有保护作用的薄片状组织。

    (2)(形)像鱼鳞的:~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