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蹴
拼音: | tà cù |
注音: | ㄊㄚˋ ㄘㄨˋ |
踏蹴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亦作"蹋蹴"。亦作"蹋踧"。亦作"踏蹙"。 2.践踏;踩踏。 3.踢。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踏蹙”。亦作“蹋蹴”。亦作“蹋踧”。
⒉ 践踏;踩踏。
引汉贾谊《新书·淮难》:“天子选功臣有识者,以为之相吏,王仅不踏蹴而逐耳,无不称病而走者,天下孰弗知?”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驱怪》:“顷之,板上橐橐似踏蹴声,甚厉。”
⒊ 踢。
引《后汉书·陈蕃传》:“黄门从官騶蹋踧蕃曰:‘死老魅!復能损我曹员数,夺我曹稟假不?’”
宋程大昌《演繁露·鞠》:“古今物制固多不同,以其类而求之於古,即《霍去病传》谓为穿域踏鞠者,其几於气毬也矣。其文曰:‘ 去病贵不省事,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踏鞠也。’ 师古曰:‘鞠以皮为之,实之以毛,踏蹙而戏也。’”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翠》:“﹝小翠﹞第善謔,刺布作圆,蹋蹴为笑。”
清李声振《百戏竹枝词·踏鞠》序:“俗名踢毬。置二铁丸,更相踏蹴,以能互击为胜。”
网络解释:
踏蹴
字义分解
- 拼音tà,tā
- 注音ㄊㄚˋ
- 笔划15
- 繁体踏
- 五笔KHIJ
- 五行火
tà
1.踩:不要~坏庄稼。脚~实地。
2.到现场去:~看。~勘。
tā〔踏实〕同“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