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术
拼音:zá shù
注音:ㄗㄚˊ ㄕㄨˋ

杂术的意思

词语解释:

1.犹言各派学说。 2.指医﹑卜﹑星﹑相之术。

引证解释:

⒈ 犹言各派学说。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诸子》:“尸佼兼总於杂术,青史曲缀以街谈。”
周振甫注:“兼总杂术:是杂家的特色,所谓‘兼儒墨,合名法’。”

⒉ 指医、卜、星、相之术。

清黄宗羲《陈令升先生传》:“先生於书画古奇器,赏鉴无不精絶,而青乌、《素问》、龟卜杂术,皆能言其理。”

网络解释:

杂术

  • 杂术是指中国古代流传着许多奇闻异事,许多古人流传下来的许多高超的技艺,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ㄗㄚ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VSU
    • 五行

    (1)(形)多种多样的;混杂的。

    (2)(动)混合在一起;搀杂。

    • 拼音shù,zhú
    • 注音ㄕㄨˋ,ㄕㄨˊ,ㄓㄨˊ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SYI
    • 五行

    shù

    1. 技艺:技术。艺术。武术。学术。不学无术。

    2. 方法:战术。权术。心术。

    3. 古代城市中的道路。

    shú

    1. 古同“秫”,黏高梁。

    zhú

    1. 〔白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可入药。

    2. 〔苍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可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