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宰
拼音: | yì zǎi |
注音: | 一ˋ ㄗㄞˇ |
邑宰的意思
词语解释:
县邑之长。即县令。
引证解释:
⒈ 县邑之长。即县令。
引晋潘岳《河阳县作》诗:“谁谓邑宰轻,令名恐不劭。”
清袁枚《新齐谐·盘古以前天》:“棺为邑宰某所得,持献制府。”
国语词典:
旧时对县令的尊称。
网络解释:
邑宰
- 1、应征北上时,宿某邑宰署中,见架上有异书册,请求借阅。 ()
- 2、非公事不见邑宰,则其有以自守,而无枉己殉人之私可见矣。
- 3、就是用黑色组授击铜的印章,汉制,邑宰墨授铜章,典出《汉官仪》。
- 4、范延贵说,路过袁州萍乡县的时候,虽然不认识其邑宰张希颜,但“知其官员也”。
- 5、邑宰置御史,见《战国策·韩策三》“安邑之御史死章”。
- 6、孔子曾祖父防叔曾任鲁防邑宰。
字义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