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gōng fu |
注音: | ㄍㄨㄥ ˙ㄈㄨ |
词性: | 名词 |
功夫的意思
词语解释:
功夫
(1) 武术技能,有时也代指武术
(2) 作事所费的精力和时间。也作“工夫”
(3) 素养、本领、造诣
引证解释:
⒈ 工程夫役。 《三国志·魏志·董卓传》“悉发掘陵墓,取宝物” 裴松之注引《续汉书》:“又陇石取材,功夫不难。
引杜陵南山下有孝武故陶处,作塼瓦,一朝可办。”
《三国志·吴志·王肃传》:“闻曹真发已踰月而行裁半谷,治道功夫,战士悉作。是贼偏得以逸而待劳,乃兵家之所惮也。”
⒉ 谓作事所费的精力和时间。
引唐元稹《琵琶歌》:“逢人便请送杯盏,著尽功夫人不知。”
唐秦韬玉《燕子》诗:“曾与佳人并头语,几回抛却绣功夫。”
王润滋《卖蟹》:“功夫不负有心人。”
⒊ 时间。
引唐元稹《琵琶》诗:“使君自恨常多事,不得功夫夜夜听。”
《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每日只去查点家财杂物,那有功夫走到父亲房里问安。”
柳青《铜墙铁壁》第六章:“银凤在门外说没功夫,两个就奔出了大门。”
⒋ 本领;造诣。
引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一:“宋文帝书自谓不减王子敬。时议者云:天然胜羊欣,功夫不及欣。”
金王若虚《滹南诗话》卷下:“而至老杜之地者,亦无事乎‘崑体’功夫。”
秦兆阳《苏醒》:“他原本有一套祖传的武艺功夫。”
⒌ 特指武术。
引《人民日报》1984.7.31:“也有画中国 ‘功夫’的,画面上拳击格斗,棍棒相迎,飞脚踢刀,好不热闹。”
《深圳特区报》1986.3.13:“中国功夫和西洋拳击,究竟谁优谁劣,这是中外人士均感兴趣的问题。”
国语词典:
武术。
如:「功夫演员」。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功夫
功夫 (汉语词语)
- 1、爷爷是民间艺术家,古筝弹得很有功夫。
- 2、米卢调兵遣将的功夫实在了得!
- 3、这种功夫可不是一朝一夕能练成的。
- 4、传说中古人降龙伏虎的功夫实在了不得。
- 5、吴导演把中国功夫带入莱坞,独特的风格使他成为电影界炙手可热的人物。
- 6、老校长的毛笔字写得很有功夫,笔调自然流利。
字义分解
- 拼音gōng
- 注音ㄍㄨㄥ
- 笔划5
- 繁体功
- 五笔ALN
- 五行木
(1)(名)功劳(跟‘过’相对):二等~|立~|记一大~。
(2)(名)成效和表现成效的事情(多指较大的):教育之~|~亏一篑|大~告成|好大喜~。
(3)(名)(~儿)技术和技术修养:唱~|~架|基本~。
(4)(名)一个力使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功的大小等于作用力的大小和在力的方向上物体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与功夫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