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觞
拼音:fú shāng
注音:ㄈㄨˊ ㄕㄤ

浮觞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古人每逢三月上旬的巳日在环曲的水渠旁集会,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饮,称'浮觞'。
指饮酒。

引证解释:

⒈ 古人每逢三月上旬的巳日在环曲的水渠旁集会,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饮,称“浮觴”。参见“浮杯”。

汉孔臧《杨柳赋》:“流川浮觴,殽核纷杂。”
宋苏辙《平溪堂》诗:“盥手从今休汲井,浮觴取意便临流。”

⒉ 指饮酒。

三国魏吴质《在元城与魏太子笺》:“虽虞卿适赵,平原入秦,受赠千金,浮觴旬日,无以过也。”

网络解释:

浮觞

  • fú shānɡ
  • 1.古人每逢三月上旬的巳日在环曲的水渠旁集会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饮称"浮觞"。
  • 2.指饮酒。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ㄈㄨˊ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IEBG
    • 五行

    (1)(动)停留在液体表面上(跟‘沉’相对)

    (2)(动)〈方〉在水里游:他一口气~到对岸。

    (3)(形)在表面上的:~皮|~面|~土。

    (4)(形)可移动的:~财。

    (5)(形)暂时的:~记|~支。

    (6)(形)轻浮;浮躁:他人太~;办事不踏实。

    (7)(形)空虚;不切实:~名|~夸。

    (8)(形)超过;多余:人~于事|~额。

    • 拼音shāng
    • 注音ㄕㄤ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QETR
    • 五行

    (名)古代喝酒用的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