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僧祇劫
拼音:ā sēng qí jié
注音:ㄚ ㄙㄥ ㄑ一ˊ ㄐ一ㄝˊ

阿僧祇劫的意思

词语解释:

佛教语。谓无数极长之时节。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语。谓无数极长之时节。参见“阿僧祇”。

晋法显《佛国记》:“菩萨从三阿僧祇劫,苦行不惜身命。”
明汪廷讷《狮吼记·摄对》:“阿僧祇劫修行,刹那时间瀟洒。”
元李寿卿《度柳翠》第二折:“柳翠,无量阿僧秪劫,与大千沙界轮迴,一切般若波罗蜜心,向不二门头变化,一条大路上天堂。”

词语翻译

英语
The monk only
法语
Ah seng dharma
德语
War nur ein einbrecher

网络解释:

阿僧祇劫

  • 阿僧祇劫是一个佛教用语,意思是无数极长之时节,出自晋朝法显的 《佛国记》。
  • 字义分解

    • 拼音ā,ē
    • 注音ㄚ,ㄜ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BSKG

    ā

    1. 加在称呼上的词头:阿大。阿爷。阿爹。阿罗汉。阿毛。阿婆。阿弟。阿姊。

    ē

    1. 迎合,偏袒:阿附。阿其所好。阿谀逢迎。

    2. 凹曲处:山阿。

    a

    1. 同“啊”。

    • 拼音sēng
    • 注音ㄙㄥ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WULJ
    • 五行

    (名)出家修行的男性佛教徒;和尚:~人|~衣。

    • 拼音zhǐ,qí
    • 注音ㄓˇ,ㄑㄧˊ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PYQA

    1. 地神。說文解字:“祇,地祇,提出萬物者也。”如:“神祇”。

    2. 安心。《詩經•小雅•何人斯》:“壹者之來,俾我祇也。”鄭玄•箋:“一者之來見我,我則知之,是使我心安也。”

    3. 大。《易經•繫辭下》:“不遠復,無祇悔。”

    zhǐ

    1. 正、恰、只。《詩經•小雅•何人斯》:“胡逝我梁,祇攪我心。”三國•魏•曹丕《煌煌京洛行》:“多言寡誠,祇令事敗。”

    • 拼音jié
    • 注音ㄐㄧㄝ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FCLN
    • 五行

    (1)(动)抢劫:打~|~车|打家~舍。

    (2)(动)威逼;胁迫:~持。

    (3)(名)灾难:浩~|遭 ~|后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