祓除
拼音:fú chú
注音:ㄈㄨˊ ㄔㄨˊ

祓除的意思

词语解释:

1.古代三月三日至水边戒浴,以除不祥。
2.扫除、洗涤。
3.使纯洁。

引证解释:

⒈ 除灾去邪之祭。

《周礼·春官·女巫》:“掌岁时祓除衅俗。”
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
贾公彦疏:“一月有三巳,据上旬之巳而为祓除之事,见今三月三日水上戒浴是也。”
《后汉书·礼仪志上》:“是月(三月)上巳,官民皆絜於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
刘昭注:“《韩诗》曰:‘ 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祓除不祥。’”
唐韩愈《论佛骨表》:“古之诸侯,行弔於其国,尚令巫祝先以桃茢祓除不祥,然后过弔。”
鲁迅《呐喊·阿Q正传》:“赵府上请道士祓除缢鬼,费用由阿Q 负担。”

⒉ 清除;消除。

李大钊《战争与人口问题》:“欲有以救之,惟在祓除此等根性。”

⒊ 使纯洁。

《国语·周语上》:“是故祓除其心,以和惠民。”
韦昭注:“祓,犹拂也。”
《国语·周语上》:“祓除其心,精也。”
韦昭注:“精,洁也。”

国语词典:

古代三月三日至水边戒浴,以除不祥。

网络解释:

祓除

  • “祓除”、“衅浴”是古代一种除凶去垢的原始宗教仪式。它在后世不论是内涵还是外在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化途径有二:(1)最终成为一种具有新的意义的民俗活动;(2)为上层文化所吸收。而这两种途径都与儒家思想的传播、影响有关。
    • 1、人固有一死,神社看寺庙赚钱也不免眼热,学着搞葬仪,叫神葬祭,说是“祓除死者的不净”。
    • 2、上巳日,汉武帝从霸水河滨祓除而还,中道过访了平阳府邸,平阳公主精心准备的十余名美女也终于有了登台亮相的机会。
    • 3、数十名大学生身着汉服,在武汉理大学燕翔老师的引导下,举行这个寓意祓除病气、修洁净身、祈求祝福的民俗活动。
    • 4、据古籍记载,“祭上巳”的活动早在秦汉之前就有了,人们在农历三月上旬巳日浴于水滨、举行祓除的祭祀,是古人春季驱邪祛瘟、卫生保健的一种古俗。
    • 5、祓,是祓除病气和不祥;禊,是修洁、净身。 ()
    • 6、相传,人们在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相约到水边沐浴、祭祀,借以祈福免灾;文人墨客是古人在水边举行的一种祓除疾病、祛邪趋吉的踏青活动。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ㄈㄨˊ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PYDC
    • 五行

    (名)古代迷信的习俗;用斋戒沐浴等方法除灾求福。

      • 拼音chú
      • 注音ㄔㄨˊ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BWTY
      • 五行

      (1)(动)去掉:斩草~根。

      (2)(介)不算在内:~外。

      (3)(名)算术中用一个不是零的数把另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六~二。

      (4)(名)台阶:庭~。

      (5)(动)封建时代指任命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