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
拼音:niú láng
注音:ㄋ一ㄡˊ ㄌㄤˊ
词性: 名词

牛郎的意思

词语解释:

放牛娃。

牵牛星的别称。亦指牛郎织女故事中的神话人物。

喻佳偶的男方。

引证解释:

⒈ 放牛娃。

晋葛洪《神仙传·苏仙公》:“先生家贫,常自牧牛,与里中小儿更日为牛郎。”

⒉ 牵牛星的别称。亦指牛郎织女故事中的神话人物。

唐胡曾《黄河》诗:“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待灵槎送上天。”
明周履靖《锦笺记·婆奸》:“银河远隔无蹊径,牛郎好孤零。”
毛泽东《送瘟神》诗之一:“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⒊ 喻佳偶的男方。参见“牛郎织女”。

清陈维崧《齐世家·为阎牛叟赋》词:“记得诗人佳号否?牛叟,果然织女配牛郎。”

国语词典:

牧牛童。

词语翻译

英语
Cowherd of the folk tale Cowherd and Weaving maid
法语
bouvier, cow-boy

网络解释:

牛郎 (词语)

  • 牛郎指放牛的人,又称“放牛郎”。
  • 牛郎是中国时期的一个神话故事而来,牛郎织女。传说王母娘娘外孙女天天都在织布,每次站在云端看着人间的故事的时候,她就非常的向往,趁着王母喝醉,偷偷下凡去也就是牛郎。于是两人相知相爱,后来,王母醒了,便把织女抓回了天庭,传说只有每年的七月初七他们才会相见,于是在中国也把这一天评定为七夕节。
    • 1、老师向我们讲了牛郎织女故事的由来。
    • 2、牛郎与织女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为美谈。
    • 3、由于作上的种种客观原因,他们夫俩不得不牛郎织女似的两地分居了。
    • 4、牛郎织女这个故事在民间已经流传很久了。
    • 5、神话中的牛郎织女,只在农历七月七日这一天才有一龙一猪的相会。
    • 6、中秋节晚上,月白风清,我依偎在妈妈怀里,听她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字义分解

    • 拼音niú
    • 注音ㄋㄧㄡˊ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RHK
    • 五行

    [ niú ]

    1.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牛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牛黄。牛角。

    2.星名,二十八宿之:牛斗(指牛宿和斗宿二星)。

    3.喻固执或骄傲:牛气。

    4.姓。

    • 拼音láng,làng
    • 注音ㄌㄤˊ,ㄌㄤ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YVCB
    • 五行

    láng

    1.古代官名:侍~。员外~。

    2.对某种人的称呼:货~。放牛~。女~。

    3.女子称丈夫或情人:~君。情~。

    4.旧时称别人的儿子:大~。令~。

    5.姓。

    làng

    见〖屎壳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