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义
拼音:dé yì
注音:ㄉㄜˊ 一ˋ

德义的意思

词语解释:

道德信义。
谓赏罚得当,从善去恶。

引证解释:

⒈ 道德信义。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心不则德义之经为顽,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
汉荀悦《汉纪·高祖纪二》:“彼皆戴仰大王德义,愿为大王臣妾。德义已行,南面称伯, 楚必敛衽而期。”
晋潘岳《西征赋》:“诵六艺以饰姦;焚诗书而面墙;心不则於德义,虽异术而同亡。”
宋曾巩《送李材叔知柳州》:“古之人为一乡一县,其德义惠爱,尚足以薰蒸渐泽。”
鲁迅《坟·摩罗诗力说》:“或弃斥德义,蹇视淫游,以嘲弄社会,聊快其意,如堂祥。”

⒉ 谓赏罚得当;亦谓从善去恶。

《国语·周语中》:“故圣人之施舍也议之,其喜怒取与也亦议之,是以不主宽惠,亦不主猛毅,主德义而已。”
韦昭注:“赏得其人,罸当其罪,是为德义。”
《国语·晋语七》:“悼公与司马侯升臺而望,曰:‘乐夫?’对曰:‘临下之乐则乐矣,德义之乐则未也。’公曰:‘何谓德义?’对曰:‘诸侯之为,日在君侧,以其善行,以其恶戒,可谓德义矣。’”
韦昭注:“善善为德,恶恶为义。”

网络解释:

德义

  • 德义,汉语词汇。
  • 拼音:dé yì
  • 释义:1、道德信义。
  • 2、指赏罚得当;亦指从善去恶。
    • 1、整个数育过程都贯穿着一条道德义务感的红线。义务感并不是束缚人的枷锁,它能使人获得真正的自由。恪守义务可以使人变得更高尚。教育者的任务,就在于使义务感成为自觉纪律这个极其重要品质的核心,缺少了这种品质,学校就是不可想象的。
    • 2、王清也有意显露一下自己的手艺,他见马德义怀中抱着一口双刀,刀把上还系着红绿绸缨。
    • 3、人们牢记社会正义而分配的物质资源,但不是唯一的同时履行道德义务或在司法和惩罚。
    • 4、赵德义的父亲赵文宣记得,当晚曾找过金开明询问情况,被告知没事,明天就放回来了。
    • 5、厚道之人,心存善良;其如豆光,温暖明亮;风雨不侵,磨难不蚀;扶危济困,救死疗伤;善德义举,古道热肠;千年传颂,万世流芳!
    • 6、事实上,结束人类苦难的道德义务很可能位于在发展中国家与该病作斗争的所有举措的核心。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ㄉㄜˊ
    • 笔划15
    • 繁体
    • 五笔TFLN
    • 五行

    (1)(名)好的品行:美~。

    (2)(名)恩惠、好处:感恩戴~。

    (3)(名)姓。

    • 拼音
    • 注音ㄧˋ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YQI
    • 五行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

    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务。义愤。义演。见义勇为。

    3.  情谊:义气。恩义。义重如山。

    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义。含义。释义。微言大义。

    5.  指认为亲属的:义父。

    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

    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