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
拼音:guó cè
注音:ㄍㄨㄛˊ ㄘㄜˋ
词性: 名词

国策的意思

词语解释:

国策guócè

(1) 国家执行较长时间,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基本政策

全国各族人民的代表在这里共商国策。——《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the basic policy of a state;national policy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国筴”。

⒉ 犹国计。指国家的经济政策。

《管子·乘马数》:“故修宫室臺榭,非丽其乐也,以平国筴也。”
马非百新诠:“‘国筴’一词,在书中凡十三见,皆指国家之经济政策而言,犹言国计也。”

⒊ 指国家的基本政策。

毛泽东《克服投降危险,力争时局好转》:“拥护抗战到底的国策,反对汪精卫的卖国协定。”

国语词典:

国家的政策。

如:「共商国策」。

网络解释:

国策 (词语)

  • 国策:一国,在当前形势下对未来国家需要投入的方向而定下的策略,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这是在一个宏观的方向定的策略,犹如大禹治水采用整个水系疏通的策略,秦国联横抗纵,清朝闭关锁国,邓小平对外开放,计划生育等等。国家只有明确国策,才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而且是通篇考虑,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定下策略不能轻易更改,只有这样才能国富民强。
    • 1、国家非常重视教育,并立为一项基本国策
    • 2、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 3、北宋统一的社会局面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偃武修文”的基本国策使“程朱理学”逐步居于统治地位。
    • 4、改革开放是基本国策,这无可置疑,必须坚持。
    • 5、北宋中后期文化的大发展,其根本推动力在于建国之初赵匡胤定下的偃武修文基本国策
    • 6、改革开放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我们的基本国策

    字义分解

    • 拼音guó
    • 注音ㄍㄨㄛˊ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LGYI
    • 五行

    (1)(名)国家:~内|祖~|外~|保家卫~。

    (2)(名)代表国家的:~徽|~旗|~宴。

    (3)(名)指我国的:~产|~术|~画|~药。

    (4)(名)(Guó)姓。

    • 拼音
    • 注音ㄘㄜˋ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TGMI
    • 五行

    (1)(名)古代写字用的竹片或木片:简~。

    (2)(名)古代考试文件;多就政治和经济问题发问;应试者对答:对~|~问。

    (3)(名)我国曾经用过的计算工具;跟‘筹’相似。参看‘筹’。

    (4)(名)计谋;办法:上~|献~。

    (5)(名)姓。

    (6)(名)古代赶马用的棍子。

    (7)(动)用策赶马:鞭~|~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