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shàn zi |
注音: | ㄕㄢˋ ˙ㄗ |
词性: | 名词 |
扇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扇子
(1) 用来摇动生风使人体感觉凉爽的用具,通常呈不完全的圆形,并由安装在细杆或细条上的材料(如羽毛、纸张和丝绸)构成
引证解释:
⒈ 摇动生风的用具。原指团扇,后泛指各式扇子。
引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冠子朵子扇子》:“披浅黄藂罗衫,把云母小扇子。”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龙皮扇》:“元寳家有一皮扇子,製作甚质。”
《朱子语类》卷九四:“譬如扇子只是一箇扇子,动摇便是用,放下便是体。”
⒉ 量词。蒸笼一个称一扇子。
引元张国宾《罗李郎》第三折:“我买了恰下甑的馒头三扇子。”
国语词典:
一种摇动生风以袪热的用具。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扇子 (扇子)
- 1、然后在傍晚时分,她就会安详地坐在客厅里,一面摇扇子,一面等着我们回来。
- 2、从远处踉踉跄跄地走来一个人,他手中握着一把扇子,另一手拿着一个酒瓶,嘴里嘟囔着不清不楚的话。
- 3、路上的行人尽管拿着扇子,却还是抵挡不住空气的灼热。
- 4、了几下扇子,再次转过身时,原本绿色的脸忽然间就变成了黄色。
- 5、孔雀的羽毛像一把五彩缤纷的大扇子。
- 6、天气热得人直冒汗,他拿着扇子手不停挥。
字义分解
- 拼音shàn,shān
- 注音ㄕㄢˋ,ㄕㄢ
- 笔划10
- 繁体扇
- 五笔YNND
- 五行金
shàn
1. 摇动生风取凉的用具:扇子。扇坠(扇柄下端的装饰物)。扇面儿。扇形。
2. 指板状或片状的屏:门扇。隔扇。
3. 量词,用于门窗等:一扇门。
shān1. 摇动扇子或其它东西,使空气加速流动成风:用扇子扇。
2. 鼓动别人去做不应该做的事:扇动。扇风点火。
3. 用手掌打:扇耳光。
- 拼音zǐ
- 注音ㄗˇ
- 笔划3
- 繁体子
- 五笔BBBB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棋子儿。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
与扇子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