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国之才
拼音:jīng guó zhī cái
注音:ㄐ一ㄥ ㄍㄨㄛˊ ㄓ ㄘㄞˊ
词性: 成语

经国之才的意思

词语解释:

经:管理,治理。治理国家的才干。

引证解释:

⒈ 治理国家的才干。

晋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一时莫伦,有经国之才。”
《晋书·刘琨传》:“祖迈,有经国之才,为相国参军、散骑常侍。”

国语词典:

治理国家的学识与能力。《晋书.卷六二.刘琨传》:「祖迈,有经国之才,为相国参军、散骑常侍。」也作「经世之才」。

网络解释:

经国之才

  • 经国之才jīng guó zhī cái,成语,释义为有治理国家的才能。形容才能卓著。
  • 经国之才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 1、刘琨的祖父刘迈,有经国之才,曾为相国参军、散骑常侍。
    • 2、但如今大学教育当真是如此吗?大学生真的是经国之才吗?
    • 3、折笛一身武功世所罕有,又收了许多的徒弟,任穿雨本有经国之才却无用武之地,因此便帮着折笛打点行宫教导徒弟,久而久之,便成了浅碧派。 
    • 4、而内心对于自己空怀经国之才,却屈居微官,沉沦幕僚,感到不是滋味,故有“落魄江湖”、“载酒”、“十年一觉”等语,暗喻幕僚之职非我志向。
    • 5、看来两位仁兄皆有经国之才,平分秋色,不分上下,不如将这个表现的机会分给台下的观众。

    字义分解

    • 拼音jīng,jìng
    • 注音ㄐㄧㄥ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XCAG

    jīng

    1.(旧读jìng)织物上纵的方向的纱或线(跟“纬”相对):~纱。~线。

    2.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脉。~络。

    3.经度:东~。西~。

    4.经营;治理:~商。整军~武。

    5.上吊:自~。

    6.历久不变的;正常:~常。不~之谈。

    7.经典:本草~。佛~。念~。十三~。

    8.月经:行~。~血不调。

    9.姓。

    10.经过:~年累月。几~周折。这件事是~我手办的。~他一说,我才知道。

    11.禁(jīn)受:~不起。~得起考验。

    jìng

    1.动词:织布之前,把纺好的纱或线密密地绷起来,来回梳整,使成为经纱或经线:经纱。

    • 拼音guó
    • 注音ㄍㄨㄛˊ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LGYI
    • 五行

    (1)(名)国家:~内|祖~|外~|保家卫~。

    (2)(名)代表国家的:~徽|~旗|~宴。

    (3)(名)指我国的:~产|~术|~画|~药。

    (4)(名)(Guó)姓。

    • 拼音zhī
    • 注音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PPPP
    • 五行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 拼音cái
    • 注音ㄘㄞˊ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FTE

    (1)(名)才能。

    (2)(名)有才能的人:~子。

    (3)(名)姓。

    (4)(副)刚才;表示以前不久。

    (5)(副)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

    (6)(副)表示在特定的条件下或者由于某种原因产生的结果(前面常常用“只有、必须”或含有这类意思)。

    (7)(副)表示发生新情况;本来并不如此;含有“刚刚”的意思。

    (8)(副)对比起来表示数量小;次数少、能力差等;有“只”、“仅仅”的意思。

    (9)(副)表示强调或确定的语气(句尾常用‘呢’字):那里的风景~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