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奇
拼音: | qū qí |
注音: | ㄑㄨ ㄑ一ˊ |
屈奇的意思
词语解释:
奇异。
引证解释:
⒈ 奇异。
引《文子·符言》:“老子曰:‘圣人无屈奇之服,诡异之行。’”
《汉书·广川惠王刘越传》:“谋屈奇,起自絶。”
颜师古注:“屈奇,奇异也。”
唐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诗:“西城员外丞,心跡两屈奇。”
清王念孙《读书杂志·淮南十四》“屈奇”:“屈奇,犹瑰异耳…… 司马相如《上林赋》‘摧崣崛崎’,义与屈奇相近。屈奇双声字,似不当分为两义也。”
章炳麟《<南洋华侨志>序》:“﹝侨人﹞独苦无艺能风义,空信讖书屈奇之文,谓胡运当自絶。”
国语词典:
奇异。
网络解释:
屈奇
字义分解
- 拼音qū
- 注音ㄑㄩ
- 笔划8
- 繁体屈
- 五笔NBMK
- 五行木
1. 使弯曲,与“伸”相对:屈曲(
)。屈折。屈膝。屈伸(弯曲和伸直,引申为失意和得意)。首屈一指。卑躬屈膝。2. 低头,降服:屈服。屈从。威武不屈。
3. 冤枉,叫人不痛快:冤屈。委屈。屈辱。屈才。屈就(受委屈而担任某种职务,常用于请人任职的客套话)。屈驾。屈己待人。
4. 理亏:屈心(亏心,昧心)。理屈词穷。
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