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yī zì shī |
注音: | 一 ㄗˋ ㄕ |
一字师的意思
词语解释:
谓订正一字之误读,即可为师。
引证解释:
⒈ 谓订正一字之误读,即可为师。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切磋》载李相读《春秋》, 叔孙婼之“婼”应读“敕略切”, 李误为“敕晷切”,小吏言之,公大惭愧,“命小吏受北面之礼,号曰‘一字师’”。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补遗》卷十三:“杨诚斋与同舍谈及于宝。一吏进曰:‘乃干宝,非于也。’问何以知之?吏取韵书以呈,‘干’字下注云:晋有干宝。明黄溥《闲中今古录》卷一载元萨天锡送濬天渊入朝,有“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鐘”之句,“闻者无不膾炙,惟山东有一叟鄙之……曰:‘措词固善,但闻字与听字一合耳!’公曰:‘当以何字易之?’叟徐曰:‘看天竺雨。’詰其‘看’字,叟曰:‘ 唐人有林下老僧来看雨。’公俯首拜为‘一字师’。” 宋曾吉父《送汪内相赴临川诗》有“白玉堂中曾草詔,水晶宫里近题诗”。 韩子苍改“中”为“深”,改“里”为“冷”, 吉父闻之以子苍为一字师。见宋周紫芝《竹坡诗话》卷三。又五代张迥《寄远诗》有“蝉鬢凋将尽,虬髥白也无”句, 齐己改“白也”为“黑在”, 迥遂拜作一字师。见宋阮阅《诗话总龟·评论二》引《郡阁野谈》。
引诚斋大喜曰:‘汝乃吾一字之师。’”
又清乾隆时有某方伯蒞浙,见文牍中有“鳖子亹”三字,一吏谓“亹”见于《大雅·凫鹥》,旧注音门,方伯谓“子即吾一字师”。见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鳖子亹》。亦指更换诗文中一、二字的老师。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一字师》:“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谷曰:‘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 齐己不觉下拜。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
国语词典:
称能改正或更动文句中一个字的老师。
网络解释:
一字师
- 1、一字之师的相近词是一字师。
- 2、有一种老师人称“一字师”,老师你没有教会我很多,只教会我一个字“爱”。但是足够我一生受用了。教师节到了。祝福您幸福快乐!
- 3、有一种老师人称“一字师”,老师您没有教会我很多,只教会我一个字“爱”。但是足够我一生受用了。教师节到了,祝福老师您幸福快乐!
- 4、很,你也是我的一字师有空常来玩,我有点困,回屋补个觉先。
- 5、独孤遗恨!你竟然敢出现在此!还有你,夜沧澜!熬到现在没死,真是让我差异!我到要看沙舟一字师能保你到何时!
- 6、‘唉‘汗颜呀我,一字师做的不容易呀一不小心出溜回去了,心灰意冷的说道别太监了!。
字义分解
- 拼音yī
- 注音ㄧ
- 笔划1
- 繁体一
- 五笔GGLL
-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 拼音zì
- 注音ㄗˋ
- 笔划6
- 繁体字
- 五笔PBF
- 五行金
(1)(名)文字:~调|~汇|~谜|~面|~模|~目|~幕|~盘|~形|~样|~义|~音|~母|~里行间|~斟句酌。
(2)(名)(~儿)字音:咬~儿。
(3)(名)字体:篆~|草~。
(4)(名)书法的作品:~画。
(5)(名)字眼;词:词典中没有这个~。
(6)(名)(~儿)字据:立~为凭。
(7)(名)根据人名中的字义另取的别名叫“字”:诸葛亮~孔明。
(8)(名)旧时称女子许配:待~闺中。
与一字师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