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
拼音: | jīn píng |
注音: | ㄐ一ㄣ ㄆ一ㄥˊ |
金瓶的意思
词语解释:
泛称精美的瓶状容器。汲器。《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三.淮南王篇》:'后园凿井银作床,金瓶素绠汲寒浆。'唐黄滔《景阳井赋》:'最堪惆怅,金瓶之咽处依然。'
酒器。南朝梁沈约《三月三日率尔成篇》:'象筵鸣宝瑟,金瓶泛羽卮。'明常楼居《山坡羊.赏月》曲:'银屏,望婵娟自在明。金瓶,尽狂夫自在倾。'
花瓶的美称。
即金奔巴瓶。
酒器。南朝梁沈约《三月三日率尔成篇》:'象筵鸣宝瑟,金瓶泛羽卮。'明常楼居《山坡羊.赏月》曲:'银屏,望婵娟自在明。金瓶,尽狂夫自在倾。'
花瓶的美称。
即金奔巴瓶。
引证解释:
⒈ 泛称精美的瓶状容器。(1)汲器。
引《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三·淮南王篇》:“后园凿井银作牀,金瓶素綆汲寒浆。”
唐黄滔《景阳井赋》:“最堪惆悵,金瓶之咽处依然。”
(2)酒器。 南朝梁沉约《三月三日率尔成篇》:“象筵鸣宝瑟,金瓶泛羽巵。”
明常楼居《山坡羊·赏月》曲:“银屏,望嬋娟自在明。金瓶,儘狂夫自在倾。”
⒉ 花瓶的美称。
引前蜀花蕊夫人《宫词》之八九:“一枝插向金瓶里,捧进君王玉殿来。”
⒊ 即金奔巴瓶。参见“金奔巴瓶”。
引清魏源《圣武记》卷五:“如此者或一二人,或三四人,驻藏大臣覆验,择日以金瓶掣籤。”
网络解释:
金瓶 (词语概念)
- 1、经鉴定,石函、鎏金银棺、舍利金瓶为国家一级文物,舍利碑刻、玻璃瓶为国家三级文物。
- 2、瓶底榜的代表委员获得的是“沉默是金瓶底奖”———空瓶奖。
- 3、三朝回门,静静卸下了青狐大衣,里面穿着泥金缎短袖旗袍。人像金瓶里的一朵栀子花。淡白的鹅蛋脸;虽然是单眼皮,而且眼泡微微有点肿,却是碧清的一双妙目。
- 4、后园凿井银作床,金瓶素绠汲寒浆。
- 5、南诏家则贮以金瓶,又重以银为函盛之,深藏别室,四时将出祭之。
- 6、红姨看见此景况,笑意更甚,边安抚着汹涌的看客边走近金瓶儿,低声道“看不出来你如此受欢迎,这般景象都已经多年未见”。
字义分解
- 拼音jīn
- 注音ㄐㄧㄣ
- 笔划8
- 繁体金
- 五笔QQQQ
- 五行金
1.俗称金子。金属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赤黄色,有光泽,质软,延展性最强,化学性质稳定,易传热和导电。常用作合金、硬币、装饰品等。通称黄金。
2.金属:五~。
3.钱:现~。助学~。
4.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鸣~收兵。~鼓齐鸣。
5.比喻尊贵、珍贵:~口玉言。
6.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发(fà)。~灿灿。
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