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州例
拼音:bàng zhōu lì
注音:ㄆㄤˊ ㄓㄡ ㄌ一ˋ

傍州例的意思

词语解释:

例子;榜样。

引证解释:

⒈ 例子;榜样。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劝普天下前婚后嫁婆娘每,都看取我这般傍州例。”
元钟嗣成《一枝花·自序丑斋》套曲:“一箇斩蛟龙秀士为高第,升堂室今古谁及;一箇射金钱武士为夫壻,韜略无敌,武艺深知。丑和好自有是和非,文和武便是傍州例。”
明康海《中山狼》第四折:“俺只索含悲忍气,从今后见机莫痴。呀,把这负心的中山狼做傍州例。”
亦省作“傍州”。 元无名氏《醉写赤壁赋》第二折:“韩吏部李翰林他今日立下傍州,他每是遭流的罪罪首。”

网络解释:

傍州例

  • 傍州例,páng zhōu lì,ㄆㄤˊ ㄓㄡ ㄌㄧˋ,例子;榜样。
  • 字义分解

    • 拼音bàng
    • 注音ㄅㄤˋ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WUPY
    • 五行

    (1)(动)靠近:船~了岸|依山~水。

    (2)(动)临近(指时间):~晚|~亮儿|~黑。

    • 拼音zhōu
    • 注音ㄓㄡ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YTYH
    • 五行

    (1)(名)旧时的一种行政区划:~县|苏~|广~。

    (2)(名)指自治州:朝鲜族自治~。

    • 拼音
    • 注音ㄌㄧ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WGQJ
    • 五行

    (1)(名)(~子)用来帮助说明或证明某种情况或说法的事物:举~|~证。

    (2)(名)从前有过;后来可以仿效或依据的事情:援~|先~|史无前~。

    (3)(名)调查或统计时;指合于某种条件的事例:病~。

    (4)(名)规则;体例:条~|~外。

    (5)(名)按条例规定的;照成规进行的:~会|~行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