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制
拼音:xīn zhì
注音:ㄒ一ㄣ ㄓˋ

心制的意思

词语解释:

1.谓控制心意,不轻举妄动。 2.犹心丧。

引证解释:

⒈ 谓控制心意,不轻举妄动。

《尉缭子·攻权》:“夫将不心制,卒不节动,虽胜,幸胜也,非攻权也。”

⒉ 犹心丧。

《宋书·礼志四》:“新安王在心制中,得亲奉祭不?”
《隋书·礼仪志三》:“心制既无杖絰可除,不容復改玄綅,既是心忧,则无所更淡其心也。”

网络解释:

心制

  • 心制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xīn zhì,是指控制心意,不轻举妄动。
  • 字义分解

    • 拼音xīn
    • 注音ㄒㄧㄣ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NYNY
    • 五行

    (1)(名)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也叫心脏:~博|~跳。

    (2)(名)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思|~得|用~|谈~|一~一意。

    (3)(名)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圆~|重~|灯~。

    (4)(名)二十八宿之一。

    • 拼音zhì
    • 注音ㄓ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RMHJ
    • 五行

    (1)(动)制造:~版|~币|~表|~革|~件|~冷|~品|~钱|~糖|~图|~药。

    (2)(动)拟定;规定:~定|因地~宜。

    (3)(动)用强力约束;限定;管束:~伏|管~。

    (4)(名)制度:法~|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