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带之思
拼音: | huǎn dài zhī sī |
注音: | ㄏㄨㄢˇ ㄉㄞˋ ㄓ ㄙ |
缓带之思的意思
词语解释:
《谷梁传.文公十八年》:'侄娣者,不孤子之意也。一人有子,三人缓带。'后遂以'缓带之思'表示求子心切。
引证解释:
⒈ 参见“缓带”。参见“缓带”。
引《穀梁传·文公十八年》:“姪娣者,不孤子之意也。一人有子,三人缓带。”
后遂以“缓带之思”表示求子心切。 清姚鼐《伍母陈孺人六十寿序》:“﹝杨孺人﹞贤明而好义,急缓带之思,乃得生母陈孺人来归,生子瑛及光瑜。”
网络解释:
缓带之思
字义分解
- 拼音huǎn
- 注音ㄏㄨㄢˇ
- 笔划12
- 繁体緩
- 五笔XEFC
- 五行火
(1)(形)迟;慢:迟~|~慢|~步向前。
(2)(动)延缓;推迟:~期|~几天再办。
(3)(形)缓和;不紧张:~冲|~急。
(4)(动)恢复正常的生理状态:~过来。
(5)(形)坡度小:~坡。
- 拼音dài
- 注音ㄉㄞˋ
- 笔划9
- 繁体帶
- 五笔GKPH
- 五行火
(1)(名)带子:皮~。
(2)(名)地域:江浙一~。
(3)(名)轮胎:自行车~子。
(4)(名)白带;妇女生殖器分泌的乳白色或淡黄色黏液。
(5)(动)随身拿着
(6)(动)捎带做某事
(7)(动)连着;附带
(8)(动)引导
(9)(动)带动
(10)(动)含用
- 拼音zhī
- 注音ㄓ
- 笔划3
- 繁体之
- 五笔PPPP
- 五行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与缓带之思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