塾师
拼音: | shú shī |
注音: | ㄕㄨˊ ㄕ |
塾师的意思
词语解释:
塾师
(1) 私塾的教师
英
引证解释:
⒈ 旧时私塾的教师。
引《红楼梦》第十八回:“前日贾政闻塾师赞他尽有才情,故於游园时聊一试之。”
清龚自珍《跋某帖后》:“回忆幼时晴牕弄墨一种光景,何不乞之塾师,早早学此?”
鲁迅《花边文学·点句的难》:“前清时代,一个塾师能够不查他的秘本,空手点完了《四书》,在乡下就要算一位大学者,这似乎有些可笑,但是很有道理的。”
沙汀《涓埃集·闯关》:“他开始注意倾听余明有系统的报告;但是他的心情,却象一个监视学生背诵的塾师。”
国语词典:
旧日私塾中的教师。
网络解释:
塾师
- 1、曾祖深谙军中黑幕,不愿祖父再蹈覆辙,于是聘请塾师,让祖父习文。
- 2、余乃本村塾师,姓郭名田仁,其余都是小人家眷,本欲往山上逃难,不意冲撞了大驾,万请恕罪。
- 3、下午,黎元方的两个兄长元安和吴哲回来的比往常早些,他们是向塾师请了假的,还有两天就要考县试了,须整合一下这几年的所学才是。
- 4、塾师阶层也逐渐消退,由学堂教员代之,从而开始了近代中国教育职业群体的转换。
- 5、谋馆如鼠,得馆如虎,鄙主人而薄弟子者,塾师之无耻也。卖药如仙,用药如颠,贼人命而诿天数者,医师之无耻也。觅地如瞽,谈地如舞,矜异传而谤同道者,地师之无耻也。
- 6、施浪迹天涯,漫游山东、河南等地,曾与山东郓城县教谕刘善本友善,后寓居江阴徐氏初,为其塾师。
字义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