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陀
拼音:shā tuó
注音:ㄕㄚ ㄊㄨㄛˊ

沙陀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我国古代部族名。西突厥别部,即沙陀突厥。唐贞观间居金莎山(今尼赤金山)之南,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之东。其境内有大碛(今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因以为名。五代李克用﹑石敬瑭﹑刘知远均为沙陀人。 2.借指北方胡人﹑胡兵。

引证解释:

⒈ 我国古代部族名。 西突厥别部,即沙陀突厥。唐贞观间居金莎山 (今尼赤金山 )之南, 蒲类海 (今新疆巴里坤湖 )之东。其境内有大碛(今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因以为名。 五代李克用、石敬瑭、刘知远均为沙陀人。

唐元稹《宪宗章武孝皇帝挽歌词》之二:“始服沙陀虏,方吞逻逤戎。”
《新唐书·沙陀传》:“沙陀,西突厥别部处月种也。”

⒉ 借指北方胡人、胡兵。

元张可久《寨儿令·题昭君出塞图》曲:“建旌旗五百沙陀,送琵琶三两宫娥。”

国语词典: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西突厥别部处月种,处月为突厥语「沙碛」之义。居金娑山(在今新疆省镇西县东北)​之南,蒲类海之东,有大碛名沙陀,故号沙陀突厥。唐太宗时,处月部随西突厥降唐,其酋长子孙以助唐平乱有功,屡受唐封,并赐姓李。如晋王李克用、后唐庄宗李存勗、后晋石敬瑭、北汉刘知远均为沙陀人。

字义分解

  • 拼音shā,shà
  • 注音ㄕㄚ,ㄕㄚ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IITT
  • 五行

shā

1. 非常细碎的石粒:沙子。沙石。风沙。沙尘。沙砾(沙和碎石块)。沙漠。沙丘。沙滩。沙洲(江河里由泥沙淤积成的陆地)。沙暴。沙浴。沙疗。沙鸥(文学上指栖息岸边沙地的鸥一类的水鸟)。

2. 像沙的东西:沙糖。豆沙。沙瓤。

3. 声音不清脆不响亮:沙哑。

4. 姓。

shà

1. 经过摇动把某东西里的杂物集中,以便清除。

  • 拼音tuó
  • 注音ㄊㄨㄛ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BPXN
  • 五行

见“陀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