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弓剑
拼音: | yí gōng jiàn |
注音: | 一ˊ ㄍㄨㄥ ㄐ一ㄢˋ |
遗弓剑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参见“遗弓”。参见“遗弓”。
引证解释:
⒈ 参见“遗弓”。参见“遗弓”。
引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三》:“阳周县故城南桥山 …… 王莽更名上陵畤,山上有黄帝冢故也。帝崩,惟弓剑存焉,故世称黄帝仙矣。”
后以“遗弓剑”为帝王死亡的委婉语。 唐杜牧《河湟》诗:“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冯集梧注:“《唐会要》:宪宗元和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崩,年四十三。 《水经注·河水篇》:阳周县桥山上有黄帝冢,帝崩,惟弓剑存焉,故世称黄帝仙矣。”
亦作“遗弓劒”。 宋王珪《奏告福宁殿景陵宫永昭陵表》:“恭惟皇帝,功烈被世,威灵在天,遗弓劒于桥山,陈衣冠于汉庙。”
网络解释:
遗弓剑
字义分解
- 拼音yí,wèi
- 注音ㄧˊ
- 笔划12
- 繁体遺
- 五笔KHGP
- 五行木
yí
1.遗失。
2.遗失的东西:路不拾~。
3.遗漏:~忘。补~。
4.留下:~迹。~憾。不~余力。
5.专指死人留下的:~容。~嘱。~著。
6.排泄大小便或精液(多指不自主的):~矢。~尿。~精。
wèi赠与;送给:~之千金。
- 拼音gōng
- 注音ㄍㄨㄥ
- 笔划3
- 繁体弓
- 五笔XNGN
- 五行木
(1)(名)射箭或发弹丸的器械;在近似弧形的有弹性的木条两端之间系着坚韧的弦;拉开弦后;猛然放手;借弦和弓背的弹力把箭或弹丸射出:~箭|弹~|左右开~。
(2)(名)(~儿)弓子:弹棉花的绷~儿。
(3)(名)丈量地亩的器具;用木头制成;形状略像弓;两端的距离是五尺。也叫步弓。
(4)(量)旧时丈量地亩的计算单位;一弓等于五尺。
(5)(动)使弯曲:~背|~着腰|~着腿坐着。
(6)(Gōnɡ)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