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哥儿
拼音:gōng zǐ gē ér
注音:ㄍㄨㄥ ㄗˇ ㄍㄜ ㄦˊ
词性: 名词

公子哥儿的意思

词语解释:

公子哥儿gōngzǐgēr

(1) 原称官僚和有钱人家不知人情世故的子弟,后泛指娇生惯养的男子

pampered son of a wealthy family

引证解释:

⒈ 指旧时富贵人家的不懂人情世故的子弟,亦泛指娇生惯养的男子。

《红楼梦》第四五回:“上託着主子的洪福,下託着你老子娘,也是公子哥儿似的,读书写字,也是丫头、老婆、奶子捧凤凰似的,长了这么大。”
鲁迅《花边文学·大雪纷飞》:“不过他倘不是从小就是公子哥儿,曾经多少和‘下等人’有些相关,那么,回心一想,一定可以记得他们有许多赛过文言文或白话文的好话。”
巴金《家》三八:“又说上海的学堂里习气更坏,在那儿读书,不是做公子哥儿,就是做捣乱人物。”

国语词典:

不知人情世故的富贵人家子弟。

网络解释:

公子哥儿 (汉语词语)

  • 公子哥儿是一个汉语词语,
  • 拼音:gōng zǐ gē ér
  • 释义:指旧时富贵人家的不懂人情世故的子弟,亦泛指娇生惯养的男子。
  • 公子哥儿的近反义词

    • 1、富豪人家的公子哥儿,大多数是声名狼藉,没有什么作为。 ()
    • 2、这些公子哥儿只管天天吃喝玩乐,难怪个个脑满肠肥。
    • 3、这种公子哥儿靠著家族势力,总以为可以呼风唤雨,无所不能。
    • 4、蒲鲁马是出名的公子哥儿代表人物。
    • 5、我确信埃克塞有许多漂亮的公子哥儿
    • 6、簪缨世家的公子哥儿,龙袍是穿不得的,下雪天御寒用的氅衣倒是常见,只是这面料罕有。

    字义分解

    • 拼音gōng
    • 注音ㄍㄨㄥ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WCU
    • 五行

    (1)(形)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款|~物|~事公办。

    (2)(形)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分母|~议|~约。

    (3)(形)属于国际间的:~海|~制|~斤。

    (4)(动)使公开:~布|~之于世。

    (5)(形)公平;公正:~买~卖|大~无私|秉~办理。

    (6)(名)公事;公务:办~|~余。

    (7)(Gōnɡ)姓。

    (8)(名)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爵|~侯|王~大臣。

    (9)(名)对上了年纪的男子尊称:诸~|张~。

    (10)(名)丈夫的父亲;公公:~婆。

    (11)(形)(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羊|这只小鸡是~的。

    • 拼音
    • 注音ㄗ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BBBB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

    • 拼音
    • 注音ㄍㄜ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SKSK
    • 五行

    (1)(名)哥哥:大~|二~。

    (2)(名)亲戚中同辈而年纪比自己大的男子:表~。

    (3)(名)称呼年纪跟自己差不多的男子(含亲热意):李二~。

    • 拼音ér
    • 注音ㄦˊ
    • 笔划2
    • 繁体
    • 五笔QTN

    (1)(名)小孩子:小~。

    (2)(名)男孩子:~子。

    (3)(名)年轻的人(多指青年男子):健~。

    (4)(助)词尾:火~。

    (5)(名)周朝国名;在今山东滕县东南。

    (6)(名)姓。同“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