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皮疙疸
拼音:jī pí gē dǎn
注音:ㄐ一 ㄆ一ˊ ㄍㄜ ㄉㄢˇ

鸡皮疙疸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亦作'鸡皮疙疸'。
参见'鸡皮疙瘩'。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鷄皮疙疸”。参见“鸡皮疙瘩”。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ㄐㄧ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CQYG
  • 五行

(名)家禽;品种很多;嘴短;头部有鲜红肉质的冠。翅短;不能高飞:~蛋|~肉|公~|花~。

  • 拼音
  • 注音ㄆㄧˊ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HCI
  • 五行

(1)(名)人或生物体表面的一层组织:牛~|麦~。

(2)(名)(~子)皮革或毛皮:~包|~箱|~袄。

(3)(名)(~儿)包在或围在外面的一层东西:包袱~儿。

(4)(名)表面:地~|水~儿。

(5)(名)(~儿)某些薄片状的东西:粉~儿|豆腐~儿。

(6)(形)有韧性的:~糖。

(7)(形)酥脆的东西受潮后变韧:花生~了;吃起来不香。

(8)(形)顽皮;调皮。

(9)(形)由于申斥或责罚次数过多而感觉“无所谓”。(名)指橡胶:橡~|筋~。(Pí)姓。

  • 拼音
  • 注音ㄍㄜ,ㄧ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UTNV
  • 五行

[ gē ]

1. 〔疙瘩〕a.皮肤上突起或肌肉上结成的病块,如“头上起了个疙疙”;b.小球形或块状的东西,如“芥菜疙疙”;c.不易解决的问题,如“思想疙疙”;d.不通畅或不爽利,如“这篇作文中的语句很疙疙”;e.量词,如“一疙疙糕”;f.麻烦,别扭。均亦作“疙疸”(“瘩”、“疸”均读轻声)。

  • 拼音dǎn,da
  • 注音ㄉㄢˇ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UJGD
  • 五行

dǎn

1. 〔黄疸〕病名,病人的皮肤、黏膜和眼球的巩膜等都呈黄色,是由胆汁的胆红素大量出现在血液中所引起。亦作“黄病”。

da

1. 见“ 疙瘩 ”(gē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