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鹫
拼音: | wù jiù |
注音: | ㄨˋ ㄐ一ㄡˋ |
兀鹫的意思
词语解释:
猛禽的一种。头和颈的羽毛稀少或全秃,嘴端有钩,翼长。主要吃死尸。
引证解释:
⒈ 猛禽的一种。头和颈的羽毛稀少或全秃,嘴端有钩,翼长。主要吃死尸。
国语词典:
动物名。一种猛禽。体大头小,嘴端弯曲成钩状。头、颈的羽毛稀少,甚至全秃。翼长,视觉敏锐。生活于高原山麓地区,以死尸为主要食物。
- 1、这也是一些大型动物的家,像大羚羊,世界上最大的羚羊和胡兀鹫,一种巨型猛禽。
- 2、印度德里的一个牲畜填埋场一直都养着一万多只兀鹫。
- 3、有一种嘴细长的兀鹫现仅存活四百只。
- 4、西班牙北部阿拉贡一处白雪皑皑的山坡上,一只兀鹫为一小片食物与一只大乌鸦争斗。
- 5、胡兀鹫一种兀鹫科的大型食肉类猛禽,主要分布于欧洲南部到中国之间的山区地带,长有很宽的翼展和黑色的羽毛。
- 6、椭圆形两侧各有两面国旗和绿枝;上端为国鸟大兀鹫,象征自由和勇敢;下端是象征正义和权威的束棒。
字义分解
- 拼音wù,wū
- 注音ㄨˋ
- 笔划3
- 繁体兀
- 五笔GQV
- 五行土
wù
1.高而上平;高高突起。
2.形容山秃。泛指秃:~鹫。
wū〔兀秃〕也作兀突。水不凉也不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