礜石
拼音:yù shí

礜石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一种性热含毒的矿石,即硫砒铁矿。也叫毒砂。为制砷及亚砷酸的原料,可入药,亦可杀鼠。

引证解释:

一种性热含毒的矿石,即硫砒铁矿。也叫毒砂。为制砷及亚砷酸的原料,可入药,亦可杀鼠。

《淮南子·说林训》:“人食礜石而死,蚕食之而不飢。”《太平御览》卷九九○引汉桓谭《新论》:“譬若巴豆毒鱼,礜石贼鼠,桂害獭,杏核杀猪,天非故为作也。” 晋张华《博物志》卷二:“﹝鸛﹞伏卵时数入水,卵冷则不沸,取礜石周围绕卵,以助暖气。故方术家以鸛巢中礜石为真物。”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三·礜石》:“古方礜石、矾石常相混书,盖二字相似,故误耳。然矾石性寒无毒,礜石性热有毒,不可不审。”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阳气﹞其稍壮者,聚而成硫黄、丹砂、礜石之类。”

网络解释:

礜石

  • 礜石:礜石
  • 礜石:中药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ㄩˋ
    • 笔划18
    • 繁体
    • 五笔WFGD

    〔~石〕矿物,是制砷和亚砷酸的原料,煅成末,可用来毒老鼠。

      • 拼音shí,dàn
      • 注音ㄕˊ,ㄉㄢ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DGTG
      • 五行

      shí

      1.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石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2. 指石刻:金石。

      3.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石。药石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4.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5. 姓。

      dàn

      1.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