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史
拼音:xiǎo shǐ
注音:ㄒ一ㄠˇ ㄕˇ

小史的意思

词语解释:

古小官名。《周礼》春官宗伯之属﹐掌邦国之志﹑贵族世系以及礼仪等事。汉以后为尚书令史或地方官一般属吏之称。
侍从;书童。晋张翰有《周小史》诗。
称官府中供奔走的小差役。
某一方面简单的历史书或资料书。如宋陈思《书小史》﹐纂次伏羲至五代书家小传共四三○人;元宋伯任《酒小史》﹐着录当时各地名酒名称。野史亦或称小史。明李栻《历代小史》丛书﹐辑收历代野史一○六种。

引证解释:

⒈ 古小官名。 《周礼》春官宗伯之属,掌邦国之志、贵族世系以及礼仪等事。 汉以后为尚书令史或地方官一般属吏之称。

《汉书·谷永传》:“永少为长安小史,后博学经书。”
《玉台新咏·古乐府<陌上桑>》:“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史,一本作“吏”。 章炳麟《序种姓上》:“婚姻则别以姓,宗法则别以氏。置司商以协名姓,而小史掌奠系世,辨昭穆。”

⒉ 侍从;书童。 晋张翰有《周小史》诗。

南朝梁简文帝《祭灰人文》:“当令金光小史,侍使玉童,奏云师於执法,力水伯於天宫。”
宋洪迈《夷坚甲志·韩郡王荐士》:“﹝韩世忠﹞命小史详问姓名阶位,仍询居止处。 李巽谢感泣。”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赵广,合肥人, 李伯时家小史。 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

⒊ 称官府中供奔走的小差役。

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十八:“政府小史,效奔走之役,呼之曰小幺。”

⒋ 某一方面简单的历史书或资料书。如宋陈思《书小史》,纂次伏羲至五代书家小传共四三〇人; 元宋伯任《酒小史》,著录当时各地名酒名称。野史亦或称小史。 明李栻《历代小史》丛书,辑收历代野史一〇六种。

国语词典:

职官名。周朝时小史专门掌理邦国志记谱系及礼仪等事务。《周礼.春官.小史》:「小史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若有事,则诏王之忌讳。」汉以后则为一般属吏的称呼。

网络解释:

小史

  • 小史是古代的一种礼官。《周礼·春官宗伯》所列属官中有“小史”,其职务是“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若有事,则诏王之忌讳。大祭祀,读礼法,史以书叙昭穆之俎篮。大丧、大宾客、大会同、大军旅、佐大史,凡国事之用礼法者,掌其小事。卿大夫之丧,赐谥,读诔”。汉代以后,对一般小吏的通称。 同时也指书童、官府中的小差役、某一方面简单的历史书或资料书等。斯里兰卡的政治与宗教(佛教)的编年史籍也名“小史”。
  • 唐朝高峻著纪传体史书《小史》,已佚。
    • 1、小史密斯先生负责这个部门的作。
    • 2、晋末,隶枢密院为小史,任职端谨,侪辈不能及。
    • 3、而最近的蜀光任务的发布让佣兵猎人暂时放缓了对小史莱姆的猎杀。
    • 4、以下是诺厄的小史:诺厄是他同时代惟一正义齐全的人,常同天主往来。
    • 5、小史密斯总能对每个问题对答如流。
    • 6、人们称他小史密斯,以便与其他叫史密斯的人相区别。 

    字义分解

    • 拼音xiǎo
    • 注音ㄒㄧㄠ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IHTY

    (1)(形)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河|地方~|~路。

    (2)(副)短时间地:~住|~坐。

    (3)(副)稍微:~有才华|牛刀~试。

    (4)(形)略微少于;将近:干了~半辈子。

    (5)(形)排行最末的:~儿子。

    (6)(名)年纪小的人:一家大~|上有老;下有~。

    (7)(名)指妾:讨~。

    (8)(代)谦辞;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女|~店。

    • 拼音shǐ
    • 注音ㄕˇ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KQI
    • 五行

    (1)(名)历史:~学。

    (2)(名)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

    (3)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