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yóu shì |
注音: | 一ㄡˊ ㄕˋ |
游士的意思
词语解释:
引证解释:
⒈ 指战国时的说客。
引《韩非子·和氏》:“官行法则浮萌趋於耕农,而游士危於战陈。”
《史记·孟尝君列传》:“天下游士冯軾结靷东入齐者,无不欲彊齐而弱秦者;冯軾结靷西入秦者,无不欲彊秦而弱齐者。”
宋曾巩《<战国策目录>序》:“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於説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
⒉ 泛指云游四方以谋生的文人。
引汉桓宽《盐铁论·晁错》:“日者, 淮南、衡山修文学,招四方游士, 山东儒墨咸聚于江淮之间,讲议集论,著书数十篇。”
《后汉书·孔融传》:“郡人无后及四方游士有死亡者,皆为棺具而歛葬之。”
《新五代史·李从荣传》:“从荣又命其寮属及四方游士试作《征淮檄》,陈己所以平一天下之意。”
古代称从事游说活动的人。 《国语·齐语》:“为游士八十人,奉之以车马衣裘,多其资币,使周游於四方,以号召天下之贤士。”
《史记·秦始皇本纪》:“吕不韦为相,封十万户,号曰文信侯,招致宾客游士,欲以并天下。”
唐李百药《寄杨公》诗:“分庭接游士,虚馆待时英。”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少吏论》:“《管子·八观篇》云:‘论贤不乡举,则士不及行。’谓游士不及土著。”
国语词典:
奔走四方以谋生计的人。
网络解释:
游士
字义分解
- 拼音yóu
- 注音ㄧㄡˊ
- 笔划12
- 繁体游
- 五笔IYTB
- 五行水
(1)(动)人或动物在水里行动
(2)(动)从容地行走;闲逛:~逛|~街|~览|~乐|~历|~憩|~玩|~兴。
(3)(动)〈书〉交游;来往。
(4)(动)不固定的;经常移动的:~牧|~民|~击|~好|~刃有余|~手好闲|浮~|浪~|远~|云~。
(5)(形)江河的一段:上~|中~|下~。
(6)(Yóu)姓。
与游士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