岿然不动
拼音:kuī rán bù dòng
注音:ㄎㄨㄟ ㄖㄢˊ ㄅㄨˋ ㄉㄨㄥˋ
词性: 成语

岿然不动的意思

词语解释:

屹立而不动摇。

引证解释:

⒈ 屹立而不动摇。 《类说》引宋胡纳《见闻录》:“李尊懿仕伪蜀,谈论妍媚有妇人女子之态。

蜀平, 太祖见曰:‘有此态耶?’以氊头箭射之,正中其腹, 尊懿岿然不动, 太祖曰:‘外柔内劲。’”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词:“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网络解释:

岿然不动

  • 岿然不动是一个成语,读音是kuī rán bù dòng,意思是像高山一样挺立着一动不动。形容高大坚固,不能动摇。
    • 1、选择自信,就是选择豁达坦然,就是选择在名利面前岿然不动,就是选择在势力面前昂首挺胸,撑起自信的风帆破流向前,展示搏击的风采。
    • 2、它有如人类智慧的丰碑,巍然屹立,岿然不动
    • 3、泰山岿然不动地屹立在齐鲁平原上。
    • 4、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
    • 5、不畏浮云遮望眼。纵使天塌地陷,我自岿然不动,这才是大国之风。纵使再多困难,也要坚强面对,勇往直前。
    • 6、能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

    字义分解

    • 拼音kuī
    • 注音ㄎㄨㄟ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MJVF
    • 五行

    (形)岿然;高大独立的样子:~然|~然不动。

    • 拼音rán
    • 注音ㄖㄢˊ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QDOU
    • 五行

    1.  对,是:然否。不然。不以为然。

    2.  以为对,答应,信守:然纳(以为对而采纳)。然诺(许诺,信守诺言)。

    3.  这样,如此:当然。然后。然则。

    4.  表示一种语气(a.表决定,犹焉,如“寡人愿有言然”;b.表比拟,犹言一般,如“如见其肺肝然”)。

    5.  用于词尾,表示状态:显然。忽然。飘飘然。

    6.  古同“燃”。

    • 拼音
    • 注音ㄅㄨˋ,ㄈㄡ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GII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拼音dòng
    • 注音ㄉㄨㄥˋ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FCLN
    • 五行

    (1)(动)改变原来位置或状态:搬~。

    (2)(名)动作:一举一~。

    (3)(动)使用:~脑筋。

    (4)(动)感情起反应:~人。

    (5)(动)开始做:~工。

    (6)(副)动不动;常常:观众~以万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