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阃
拼音:fān kǔn
注音:ㄈㄢ ㄎㄨㄣˇ

藩阃的意思

词语解释:

1.犹藩垣。指藩镇等藩卫国土的封疆大吏。 2.明清时布政司之别称。

引证解释:

⒈ 犹藩垣。指藩镇等藩卫国土的封疆大吏。参见“藩垣”。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兴废》:“并列藩閫,齐居台衡。”
《旧唐书·崔昭纬传》:“内结中人,外连藩閫,属朝廷微弱,每託援以凌人主。”
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今之藩镇,即古之诸侯;在其地,则于衙门;及罢,守藩閫,虽爵位崇高,亦不许列于私第。”

⒉ 明清时布政司之别称。

明于谦《高金宪挽诗序》:“山西僉宪高君,以疾卒于官,同寅暨藩閫诸公与晋阳士大夫咸为诗以哀挽之。”
明凤尹岐《送兄广东参政应奎》诗:“价人藩閫寄旬宣, 五岭南行远著鞭。”
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宫室·藩阃》:“玉堂遗范,制受幢之荣,分藩閫之寄。”
自注:“布政司。”

网络解释:

藩阃

  • 藩阃,指藩镇等藩卫国土的封疆大吏。
  • 字义分解

    • 拼音fān
    • 注音ㄈㄢ
    • 笔划18
    • 繁体
    • 五笔AITL
    • 五行

    (1)(名)篱笆:~篱。

    (2)(名)屏障。

    (3)(名)封建王朝的属国或属地:~邦。

    • 拼音kǔn
    • 注音ㄎㄨㄣˇ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ULSI
    • 五行

    (1)(名)〈书〉门坎。

    (2)(名)〈书〉旧时指妇女居住的内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