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
拼音:zǐ wǔ
注音:ㄗˇ ㄨˇ

子午的意思

词语解释:

指南北。古人以“子”为正北,以“午”为正南。

指夜半和正午。旧时计时法,以夜间十一时至一时为“子”时,以白昼十一时至一时为“午”时。

见“子午谷 ”。

引证解释:

⒈ 指南北。古人以“子”为正北,以“午”为正南。

唐苏颋《唐长安西明寺塔碑》:“揆阴阳之中,居子午之直,丛依观阁,层立殿堂。”
《宋史·天文志一》:“南阳孔定製铜仪,有双规,规正距子午以象天;有横规,判仪之中以象地。”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若针之子午未定,舵之东西游移,则徘徊莫适,悵悵何之?”

⒉ 指夜半和正午。旧时计时法,以夜间十一时至一时为“子”时,以白昼十一时至一时为“午”时。

唐吕岩《延寿》诗:“子午常餐日月精,玄关门户啟还扃。”

⒊ 见“子午谷”。

网络解释:

子午 (汉语词汇)

  • 子午,读音zǐ wǔ,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指南北。
    • 1、考虑伞衣中线上的子午向应力,得到了一个双轴应力模型。
    • 2、在峰顶各处的天文观测室,自民国起,历经岁月和战火洗礼得以留存,而眼下,子午仪室等若干观测室因无资金修缮整理,无法对外开放。子午造句。
    • 3、本初子午线,世界时间的起点。
    • 4、对坐标转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做了研究,给出了法截线曲率半径、子午线弧长和底点纬度的解算公式。
    • 5、法正计破马孟起,魏延二冲子午谷。
    • 6、是了,三年前曾带儿子玉树去宁湖采办些子午莲等药草时,玉树在湖畔林子里救过个饿晕过去的小女孩,似乎和这女孩样子相近。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ㄗ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BBBB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

    • 拼音
    • 注音ㄨ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TFJ
    • 五行

    (1)(名)地支的第七位。参看〔干支〕。

    (2)(名)白天十二点:~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