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之治
拼音:wú wéi zhī zhì
注音:ㄨˊ ㄨㄟˊ ㄓ ㄓˋ
词性: 成语

无为之治的意思

词语解释:

指道家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的治理方法。

引证解释:

⒈ 指道家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的治理方法。参见“无为而治”。

《红楼梦》第五六回:“既能夺他们之权,生他们之利,岂不能行无为之治?”

网络解释:

无为之治

  • 释义:无为之治指道家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的治理方法。
  • “无为”思想是老子与庄子的主张。就本质而论,“无为”者,“无违”也。是不违背事物自然规律的意思。至于“无为”误解为“无所作为”、“无所事事”,实在与其本意相去十万八千里。
  • 所谓“无为之治”,就是“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即:处理事物顺其自然,施行教化不托空谈。任万物按其自身的规律发育生长而不造作事端,让万物繁衍生息而不据为己有,恩泽万物而不矜持,大功告成而不自居。)这样便能做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最终达至“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缮然(宽缓、坦荡之意)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 1、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和无为之治、不言之教的社会管理方法,其自身结构和运行既能够保证理想个体的生存可能,又能够通过理想个体的价值实现达到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
    • 2、至于有汉以来,更是奉行的法道儒结合的治国方针——道家的无为之治用于休生养息,汉武帝则奉行外儒内法的治国方针。
    • 3、若是上处无为之治,下以无为之心待人。
    • 4、一派顺势而行,秉承无为之治,只于危难之时,从旁稍加指点。 
    • 5、也不枉替你们筹画进益,既能夺他们之权,生你们之利,岂不能行无为之治,分他们之忧。

    字义分解

    • 拼音wú,mó
    • 注音ㄨˊ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FQV

    1.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南无,也作“南谟”。佛教用语,常用于佛、菩萨名或经书题名之前,表示对佛和佛法的尊敬,含“归敬”、“敬礼”的意思。如:南无阿弥陀佛。

    • 拼音wéi,wèi
    • 注音ㄨㄟˊ,ㄨㄟˋ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YLYI
    • 五行

    wéi

    1. 做,行,做事:为人。为时。为难。不为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 当做,认做:以为。认为。习以为常。

    3. 变成:成为。

    4. 是:十两为一斤。

    5. 治理,处理:为政。

    6. 被:为天下笑。

    7. 表示强调:大为恼火。

    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为?

    9. 姓。

    wèi

    1. 替,给:为民请命。为虎作伥。为国捐躯。

    2. 表目的:为了。为何。

    3. 对,向:不足为外人道。

    4. 帮助,卫护。

    • 拼音zhī
    • 注音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PPPP
    • 五行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 拼音zhì
    • 注音ㄓ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ICKG
    • 五行

    (1)(动)治理

    (2)(形)指安定或太平:~世。

    (3)(名)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所|府~。

    (4)(动)医治:~病。

    (5)(动)消灭(害虫):~虫|~蝗。

    (6)(动)惩办:~罪。

    (7)(动)研究:~学。

    (8)姓。